遭遇男人出轨,重建信任必须做到这三步!
一、为什么我认为出轨背叛可以翻篇?
很多人以为出轨背叛是个道德问题,但它在本质上其实是个信任问题。
这个认知的转变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姿态和方向。当我们把它看作道德问题时,我们容易陷入指责和审判;而当我们把它看作信任问题时,我们才会开始思考如何修复和重建。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道德问题是原则性问题,所以觉得过不去。但是,如果你能看到它背后透露的信任危机,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认为出轨背叛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信任可以重建,就像房子可以重修一样。虽然重修的过程很辛苦,但总比重建一栋新房子要容易得多。
我可没有偷换概念,下面就给大家好好捋捋背后的逻辑。
这个逻辑链条很清晰:出轨是表象,信任危机是根源,解决了根源问题,表象自然就会消失。
你以为你们之间的信任是在他出轨背叛的那一刻被摧毁的?
才不是!
这个认知误区让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我们总是盯着出轨那个时间点,却忽略了在此之前漫长的信任崩塌过程。
事实上,早在他开始动出轨的歪脑筋之前,你们之间的信任就已经坍塌了。
信任的崩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堤坝上的蚁穴,看似坚固的表面下早已千疮百孔。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因为从利己的角度来说,普通人保持忠诚的动力是比破坏忠诚的动力更强的。而这份动力的主要来源,既不是为了彰显真善美,也不是为了弘扬正义,而是为了给自己降低压力、减少麻烦。
人性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当保持忠诚带来的益处大于出轨带来的风险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忠诚。反之亦然。
你以为在道德底线的边缘来回试探是一件很爽很开心的事吗?如果是,那这个世界早乱套了。
出轨带来的刺激是短暂的,但随之而来的麻烦却是长久的。正常人都会权衡利弊,不会轻易踏出这一步。
我们国家男女同胞的含渣量真没那么高,你能有机会碰上且爱上的大概率就是个普通人。
这个认知很重要。我们总是容易把出轨者妖魔化,但事实上他们大多只是普通人,在特定情境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当一个普通人选择突破道德底线,去做出轨这种铁定会被千人骂万人锤的事情时,说明了什么?
说明此时此刻,他认为自己继续保持忠诚的难度太大了。
这个"难度"可能来自于沟通不畅、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记住,人性的特点除了趋利避害,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永远偏好难度更低的事情。
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选择能耗最低的路径,这在生理上被称为"最省力原则"。
为什么你半夜刷抖音刷得停不下来?因为它操作够简单;
为什么你容易被简单粗暴的言论洗脑?因为它理解够简单;
为什么只要有人出轨我们就更容易得出这个人很渣的结论?因为这个结论够简单。
这些例子都说明,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直接的路径,即使在情感关系中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一定是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发生在你们婚姻里,才会让他误以为出轨比继续保持忠诚更容易。
这个"不对劲"往往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的。可能是长期的情感忽视,可能是持续的沟通障碍,也可能是日渐加深的误解。
根据我接手过的出轨个案来看,这个不对劲的源头,通常指向的就是信任问题。而且,这种不信任既有可能是对伴侣主观意愿的怀疑(想不想);也有可能是对伴侣实际能力的怀疑(能不能)。
这两种不信任都会对关系造成伤害。前者让我们怀疑对方的用心,后者让我们质疑对方的能力。
感到压力和焦虑时,我不再相信你可以帮我分担;
爆发争吵冷战时,我也不再相信我们能积极沟通共同解决;
遇到家庭矛盾时,我甚至不再相信我们可以永远不走散。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失望、小摩擦,就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侵蚀着信任的基础。
不要狭隘的以为,只有发生了出轨聊骚这些极端情况才叫信任问题。婚姻中,真正杀人于无形的,反而是上面这些慢慢累积起来的不信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信任,就像白蚁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蛀空了婚姻的根基。
如果你现在确实遇到了比较棘手的出轨问题,并且已经意识到婚姻中其实早已存在信任问题,那就别再耽误时间了,尽快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毕竟你现在不论是情绪还是心态都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找人帮你理性评估局势、分析男方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出中肯的方向和建议。
广告
点击复制添加老师微信chenman0218,获得免费分析建议
那么问题来了,夫妻之间的宝贵信任好端端的怎么就没了呢?
信任的消失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慢慢流失的,是在日复一日的误解中逐渐消磨的。
因为没有建立起深度的情感链接。
情感链接是信任的基石。没有深厚的情感链接,信任就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任何风浪。
不要小看情感链接四个字,你们之间到底是相濡以沫的真夫妻(真性亲密关系),还是装模作样的假夫妻(假性亲密关系),全看有没有建立起深度的情感链接。
真性亲密关系是经得起考验的,它建立在真诚的理解和接纳之上;假性亲密关系则是表面的和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土崩瓦解。
真性亲密关系之间哪怕感情变淡、激情消退,也会讲义气。就好像真闺蜜、真兄弟之间,不会轻易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因为相比那一点点蝇头小利,彼此之间辛苦建立的情感链接更值得我们维护。
这种"义气"是婚姻中最珍贵的部分。它让我们在激情消退后仍然愿意守护对方,在面临诱惑时仍然选择忠诚。
假性亲密关系之间哪怕感情正浓、激情还在,也难免心猿意马。就好像塑料姐妹花、塑料兄弟情之间,总在担心对方会不会见利忘义,一旦大难临头只会各自飞。
假性亲密关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安全感。双方都在担心对方会不会离开,这种焦虑反而会让关系更加脆弱。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明明把婚姻过成了假性亲密关系却不自知,对关系中的回避冲突、无视需求、负面情绪、恶意揣测等等毫无察觉,以为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直到发现伴侣出轨,才突然意识到天塌了。
这种后知后觉是最令人痛心的。很多关系本来可以挽回,却因为双方的麻木不仁而走向终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夫妻之间的信任也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误解和失望慢慢蚕食的。而出轨,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离谱的是,对于想要迈过出轨背叛这道坎的人来说,它跟救命稻草反而是同一根稻草。
这个比喻很精妙。出轨既是关系的终结者,也可能是关系新生的开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
我绝没有危言耸听,由于大部分人从小就缺乏爱的教育,以至于很多人是在发现伴侣出轨以后,才开始正视婚姻中出现的关系问题,开始痛定思痛、为亲密关系刮骨疗伤。如果你也认同出轨问题对于婚姻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那么我会建议你不要再自己苦撑下去了,不妨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把你的遭遇告诉我,让我来帮你分析评估你们婚姻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重建信任。
二、面对出轨背叛,该怎么翻篇?
废话不多说,给大家分两个维度拆解具体该怎么做,码字不易,且看且珍惜!
这两个维度就像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内在的意愿和外在的方法同样重要。
内源性维度——你到底想不想走出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看似显而易见,但实际上很多人潜意识里并不真的想走出来。因为走出来意味着要面对未知,而停留在痛苦中至少是熟悉的。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每个人类个体本身就具有度过创伤的天然能力,这是千百年进化过程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本能。在此基础之上,只要你的人格足够健康,在遗传和人格底子的支撑下,别说出轨背叛之类的情感创伤了,哪怕是其他类型的丧失性创伤也都是可以度过的。
人类的心理复原力是惊人的。我们天生就具备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力,就像身体受伤后会自愈一样。
但是,在我们开始疗愈自己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先自问一下——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想从被出轨背叛的痛苦状态中走出来?
这个问题需要真诚地回答自己。任何自我欺骗都会让疗愈过程事倍功半。
别觉得我是多此一问,在出轨问题的个案咨询中,很多人之所以一直陷在被出轨背叛的漩涡里出不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内源性动机。
内源性动机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不启动,再好的方向盘和轮胎也无法让车前进。
所谓内源性动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指个体因内在(快乐与满足、理论实践、愿望的实现等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需求做出某种行为,而非外在外部条件的参与下或为了得到外部条件的一种动机。
理解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而不是被表面的理由所迷惑。
翻译成人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满足某种内心隐秘的愿望,我们的行为可能会以损害自己现实利益的方式来呈现。
这个洞察很深刻。我们常常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比如被关注、被同情、被认可,而宁愿停留在痛苦中。
比如,很多深陷出轨背叛问题的人之所以迟迟迈不过这道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己不愿意走出来,因为他们的潜意识认为继续沉溺在出轨带给自己的痛苦中,对自己更有利,于是会通过夸大创伤继发性获益。
继发性获益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通过保持"病人"角色而获得某种好处,比如他人的关心、照顾,或者免除某些责任。
这种隐秘的愿望确实很难察觉,想要确定自己是否有这类内源性动机,不妨问尝试回答以下3个问题:
这些问题就像照向内心深处的探照灯,帮助我们看清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真实想法。
你是否担心一旦振作起来,就代表彻底原谅他,会让出轨的伴侣觉得你好欺负?
这个担心很常见。我们害怕一旦表现出坚强,对方就会觉得伤害我们没什么大不了。
你是否因为伴侣看到你痛苦时产生的内疚情绪,而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些报复的快感?
这种隐秘的快感虽然不道德,但确实存在。看到对方因我们的痛苦而痛苦,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扭曲的平衡感。
你是否担心如果自己不再痛苦,他就会忘记出轨对你的伤害,下次还会再次伤害你?
这个担心源于对关系的不信任。我们害怕一旦自己走出痛苦,对方就会忘记教训。
如果有1个回答是yes,那么很有可能阻碍你从出轨创伤中走出来的,正是你自己。为了让自己不再被伤害、不再被轻视(内在需求),哪怕将自己一直困在痛苦的牢笼里也在所不惜(以损害自己的现实利益为代价)。
认识到这一点可能会让人感到沮丧,但这也是解脱的开始。只有看见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你看,人就是这样纠结复杂的个体,连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这么九曲十八弯,想要从出轨创伤中走出来,仅凭想通和看开当然是做不到的。
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疗愈过程的复杂性。简单的劝解和开导往往效果有限。
但好消息是,只要你能看见自己真实隐秘的内在需求,就有机会摆脱这种自我献祭的恶性循环。如果你想透过起伏不定的情绪看见自己真实隐秘的内在需求,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不要再自己一个人苦苦支撑,在疗愈出轨创伤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出轨创伤之所以糟糕,就是因为它让我们生出太多的恐惧与不安,明明痛苦却又不敢振作,让我们一直和过去的恩怨纠缠,不断浪费和消耗将来的生命。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允许它待在那里,同时让它不具备损害未来的功能,那么这个创伤就已经过去了。
这个观点很有启发性。我们不需要完全消除创伤,只需要学会与它和平共处,不让它影响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外源性维度——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
内在工作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就像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生长一样。
处理内源性动机,是为了帮你把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调整到同一个频道,让自己不至于一直处在一个口是心非、自我消耗的状态中。
内外一致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当我们的内心想法和外在行为一致时,能量消耗最小,幸福感最强。
但是,仅仅统一思想显然还是不够的,外部世界的情感体验如果一直没有好转,不断给你负反馈,铁打的汉子也照样会再次倒下,因此调整外部世界的情感体验也必须提上议程。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再坚强的人,如果长期处在负面环境中,也会逐渐失去力量。
而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切入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把假性亲密关系转变成真性亲密关系,要跟伴侣建立起真实的情感链接。
这个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每一步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知道,这会儿肯定有人要问了:怎么建立情感链接啊?什么步骤啊?
这个问题很关键。光有理论不够,还需要具体可行的方法。
你先记住这个口诀: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接的建立,是"个体经验-互动模式-体察需求"的三步大循环,缺一步,就是假性亲密关系。
这个三步循环就像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梯,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奠定基础,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关系的质量。
再帮大家拆分的细一点,也就是说,想要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我们可以分三个步骤来执行:
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跳过任何一步,建立的情感链接都是不牢固的。
第一、从互动反馈中归纳个体经验
个体经验是建立情感链接的基础。没有真实的个体经验,所有的理论都只是空中楼阁。
我敢说,大部分人对亲密关系中的个体经验都是缺少归纳总结的。这可能跟我们从小到大的考试思维有关,凡事总迷恋那个标准答案。
我们总是希望有人能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告诉我们该怎么经营婚姻。但事实上,每段婚姻都是独特的,需要我们自己摸索适合的相处之道。
只是很可惜,亲密关系偏偏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功课。全网络的人都支持你的想法,觉得你说得对、做得对,但如果你的枕边人觉得不舒服,你的付出和努力也是徒劳。
这个认知很重要。在亲密关系中,对方的感受比外界的评价更重要。
老话说得好,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说的就是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我们要学会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盲目追随外界的标准。
而所谓个体经验,不是毒鸡汤、不是大道理,是你跟另一半在每一次实实在在的互动反馈中获得的经验值。
这些经验值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愉快的对话,一个理解的微笑,一次成功的合作,甚至是一次经过良好处理的冲突。
大家都说夫妻之间应该少吵架,但是你就是受不了循循善诱的长篇大论,该吵还得吵;
大家都说男人喜欢女人勤俭持家,但是你知道他有慕强心理更欣赏职业女性,该拼还得拼;
大家都说男人太黏妈妈就是妈宝男,但是你知道他童年缺爱现在想补偿,该体谅还得体谅。
这些例子说明,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要根据自己和伴侣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相处方式。
不要拿着别人说、网上说、书上说的标准答案去套自己的亲密关系,转而攻击自己或者攻击伴侣。真正的个体经验,是你从相处中看见彼此的坚强与软肋、偏执与脆弱、讨好与温情,诚实且勇敢的把两人之间的合作与博弈看得清清楚楚。
这种看见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它要求我们放下评判,用心观察。
对亲密关系不贬低、不粉饰,这是建立情感链接的第一步。
实事求是地看待关系,既不美化也不丑化,这是健康关系的基础。
第二、从个体经验中建立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是关系的骨架。好的互动模式让关系稳固,坏的互动模式让关系摇摇欲坠。
很多人和伴侣之间建立起的互动模式,并不是由个体经验获得,而是由公共渠道获得。要么听父母长辈的,要么听闺蜜网友的,要么听书本大V的。
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很省力,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经历、需求都不一样。
这就好像硬拿别人的鞋子穿在自己脚上,当然会觉得别扭拧巴。更糟糕的是,因为别人都说好,你还不敢说不好,只能一遍遍在自我安慰和自我否定的循环里不断迷失。
这种迷失感很常见。我们总是怀疑自己的感受,盲目相信外界的标准。
所以,我会说:抛开个体经验谈互动模式,都是耍流氓。
个体经验是检验互动模式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适合你们的实际情况,都是无用的。
在《爱的博弈》中John Gottman提到了亲密关系的5种互动模式,分别是:
1.面向伴侣模式
2.背向伴侣模式
3.翻旧账模式
4.消极应对模式
5.互相攻击模式
这五种模式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夫妻的互动方式。了解这些模式有助于我们识别自己关系中的问题。
仅从字面含义你就能知道哪种互动模式是最好的,显然是面向伴侣模式对不对?
面向伴侣模式意味着把对方当作盟友而非敌人,这种模式最有利于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
但是这个概念还是太大太空泛了,我帮你们梳理总结成下面的20字口诀,最好能深刻理解。
回应感受,不要纠结细节;
回应需求,不要纠结对错;
这20字口诀看似简单,实则深刻。它抓住了健康互动的精髓——关注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纠缠于表面的对错和细节。
关于这20个字在这篇文章里老师就不展开讲了,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你只需要记住,对伴侣过度卑微或者过度傲慢都属于病态模式,准确体察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才是我们建立良好互动模式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个体经验来做支撑。
平等、尊重、理解,这是健康互动模式的三大支柱。
对伴侣不打压、不讨好,这是建立情感链接的第二步。
保持自尊和尊重对方的平衡,这是关系中最重要的艺术之一。
第三、在互动模式中表达感受和需求
表达是关系的血脉。没有良好的表达,再好的互动模式也无法发挥作用。
前面我们提到过内源性动机,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内源性理智。
理智不是冷漠,而是清晰地认知自己和对方的能力。
不少人对理智其实是有误解的,好像一提到理智就是要把人变成没有感情的权谋机器,立马跟厚黑学挂上钩。
既然如此,不如我换个提法,来谈谈内源性理智。
内源性理智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跟内源性动机类似,内源性理智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以现实利益为绝对考量,而是以个体的内在价值感受为绝对考量。
它关注的是我们内心的真实体验,而不是外在的功利计算。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体察自己感受和需求的习惯?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给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设置前提条件?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三个问题帮助我们检视自己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和习惯。
别以为这几条很容易做到,现实中的婚姻关系之所以出现各式各样的极端问题,基本都是因为没做到这几条。
表达感受和需求是一项需要学习和练习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没有体察自己感受和需求的习惯,以至于总是发泄情绪让事态升级,让伴侣觉得你难搞;
给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设置前提条件,比如必须是正确的感受和正确的需求才能表达,以至于总是爱训诫爱讲道理,让伴侣觉得你刻薄;
没办法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至于词不达意,让伴侣觉得你啰嗦;
这些表达上的问题每天都在无数对夫妻之间上演,消耗着彼此的感情和耐心。
最终,两个相伴多年的人反而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是不懂使用内源性理智的悲剧。
这种悲剧令人心痛,但它是可以避免的。
想要避免这种悲剧,就要学会如何在互动模式中表达感受和需求。
表达感受要用"我"开头,而不是用"你"开头;表达需求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模糊笼统。
对自己不回避、不压抑,这是建立情感链接的第三步。
真诚地面对自己,勇敢地表达自己,这是建立深度情感链接的关键。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如何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也不知道如何跟他重建信任,甚至连他到底是怎么想的都一头雾水,那么说明你们之间的问题确实比较糟糕了。我会建议你立刻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我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帮你梳理他出轨的真实想法,以及你们之间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广告
点击复制添加老师微信chenman0218,获得免费分析建议
总之,除了生死,这个世界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而迈过去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先看清楚障碍,再积蓄力量跨过去。
这个过程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但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面对出轨背叛的痛苦时也是一样,只要你想,就一定有机会迈过去。
意愿决定方向,方法决定速度。只要有足够的意愿和正确的方法,再深的创伤也能愈合。
千万别把人生的至暗时刻,变成万古长夜,那就得不偿失了。
黑暗过后必有黎明。相信自己,相信时间,相信生命本身的修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