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伴侣出轨,如果不离婚,夫妻双方应该如何沟通才能做到真正的原谅

出轨的危机给感情带来的创伤,不是说翻篇就能翻篇的。
情感的断层,到底该如何去修复。
相互走近的过程,到底该怎样做才是真正有效的。
真正的原谅,如何做好心理建设。
这篇文章,我会一一讲清楚。
多年经验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共性,在原谅另一半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常反复。这种反复并非出于任性或无理取闹,而是内心深处安全感崩塌后的自然反应。信任一旦破碎,就像一面摔碎的镜子,即使勉强拼凑起来,裂痕依然清晰可见。每一次情绪的反复,其实都是内心在试图重新确认这段关系是否安全,对方是否值得再次托付。
有的时候,自己理智层面觉得,好吧,我原谅这个人了。可是也许对方的一句话或者是两个人接触时的一刻迟疑,又会再次激发你的情绪,好像一切都回到了原点。这种感受再正常不过,因为情感的记忆远比理性更长久,它记录着每一个被伤害的瞬间,并在相似情境下不由自主地浮现。
那么,作为有过错的一方,你可以为伴侣做点什么,让对方可以开始尝试原谅你。
如何良性沟通,开启情感交流?
出轨事件不可以只认为是出轨方的问题,或者是对方的刻意伤害,它更多的代表着你们过去的关系没有满足彼此的一些需求。每段关系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出轨往往是这个系统出现问题的警示信号。它可能暗示着沟通不畅、情感疏离,或是某些深层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但同时,的确因为对方的行为,你受到了些伤害,这些伤害也必须要被处理。这些伤害如同身体上的伤口,需要时间精心护理,而不是简单包扎了事。如果忽略这些伤痛,它们就会在关系深处化脓发炎,最终导致关系彻底坏死。
那么,出轨的一方可以做点什么来获得对方的原谅呢?
出轨最先伤害的是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修复的第一个具体行为,就是叛者需要接受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承诺。需要保证,不会让你们的婚姻存在新的潜在的背叛危机。这种承诺不是口头上的轻描淡写,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行为来证明。它要求出轨方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都展现出改变的决心,从日常交流到重大决定,都要体现出对伴侣感受的尊重和重视。
之前有一个丈夫出轨了,大概一年以后,这位丈夫提出想要和大学时候的前女友一起吃饭,尽管这位前女友虽然并不是出轨的对象,但是妻子并不是很希望他们见面。丈夫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还是和前女友一起吃饭了,因此破坏了与妻子正在重建关系中的信任关系,最后他们的关系以离婚而告终。当然,很有可能是妻子多疑了,丈夫和前女友的见面的确是非常单纯,友谊性质的,但是问题在于,丈夫知道妻子对前女友一直心存不快,在敏感的时期,还是忽略了妻子的情感需求,所以没能获得妻子的原谅,妻子也失去了坚持的信念。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信任重建期,任何可能引发伴侣不安的行为都需要格外谨慎。即使某些行为在出轨方看来毫无问题,但只要会让伴侣感到不安,就应该避免。这是重建信任必须付出的代价。
背叛了对方的信任,是关系破裂的核心因素。因此,重建信任是关系修复的关键因素。信任的重建是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它需要出轨方在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定中都优先考虑伴侣的感受,用无数个微小的行动来累积信任的基石。
获得原谅很重要的第一点,就是要重视伴侣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并且向对方表达、展示这种在乎。
比如说,“我很在乎你的感情,所以我推脱了前女友的见面请求”、“我知道你担心我的酒局应酬,所以这次我提前打电话给你报备,你希望我几点回家,我会尽量做到”…展示这样的诚心,是获得对方原谅的第一个关键。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实际上是在向伴侣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对我很重要,我愿意为了你的安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持续的、可见的付出,比任何华丽的道歉都更有说服力。
出轨方需要给被背叛的一方吃很长时间的定心丸。这个“长时间”可能远超预期,可能是数月,也可能是数年。在这个过程中,出轨方需要理解伴侣的情绪反复不是故意刁难,而是创伤恢复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要想让婚姻继续下去,出轨方必须认同伴侣的合理要求,也要主动关心伴侣的感受。这需要出轨方培养出更强的共情能力,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伴侣的痛苦,而不是简单地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揪着不放”。
当然这个阶段并不那么容易,被背叛的一方在出轨危机后会有一系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包括悲痛画面的闪回、情绪的动荡等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特定情境下被触发,比如当出轨方晚归时,或是手机响起时。理解这些反应是创伤后的正常表现,有助于双方更理性地面对这个艰难阶段。
除了主动的信任和安全感修补以外,让被背叛方实施一些不过分的“小惩罚”,能够更好地达到效果。因为愿意接受惩罚,代表着将权力交给对方,代表对对方的信任和顺从,这会让被背叛的一方更快地走出被伤害的无力感和委屈。这些“小惩罚”应该是象征性的,比如要求出轨方承担更多家务,或是定期进行情感交流。它们的目的不是折磨,而是帮助被背叛方重新获得关系中的平衡感。
被背叛的一方需要知道。这样的小惩罚更多像是种似式,而不是真正为了看对方备受折磨和痛苦。当伴侣被惩罚过后,两个人的平等感才能慢慢回到关系里,才能比较健康的开始建立新的关系。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希望在这一步“真的”惩罚伴侣,并且看到他痛苦的话,建议你不要进行的太快,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也可以回到之前再做一些情绪的发泄和梳理。过度的惩罚欲可能意味着内心的愤怒还没有充分释放,这时不妨先停下来,处理这些未化解的情绪。
婚姻不是一报还一报的战场,委屈和受伤可以以平和的方式来补偿,最终还是要以两个人关系重新达到和睦为目标,互相仇恨和攻击,只会让两个人两败俱伤。修复关系的过程更像是在共同照顾一个重伤的患者,需要双方的耐心和配合,任何一方的过度行为都可能让刚刚结痂的伤口再次撕裂。
婚姻心理学大师高特曼认为,受背叛的一方应该给背叛者定下一些惩罚措施。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可以共同商定背叛方如果再次背叛自己,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这是在为关系定下新的边界,新的保险措施。这些措施不是为了恐吓,而是为了给被背叛方提供安全感,让他们知道这次修复是有保障的。
最后,在这个阶段,出轨方必须保持耐心,不能为自己申辦。
我知道这很困难,在这个阶段,两个人的情绪都不太稳定,而遇到伴侣的指责,我们下意识地就想要自我防御,甚至以攻击对方的方式来自我防御。这种沟通模式就会升级矛盾和误解,更重要的是,会阻挠原谅的真正产生。防御是人的本能,但在信任重建的特殊时期,克制这种本能至关重要。
被背叛的一方会认为,对方和解后,代表着他不认为自己真的错了,在争吵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出轨方说,他一点都不尊重我,或者我们已经半年没有性生活了等等。搞成这样对方也很有责任之类的话。真实的情况当然是非常复杂的,罪责肯定也并不全在出轨方。但是在关系重建的这个阶段,一旦发生争执,就急着为自己辩解,或者攻击对方的话,是无法产生真正的原谅的。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倾听和理解,而不是争辩对错。
那么在争吵的时候,如何能做到平和的接纳对方的怨气,不自我防御,也不攻击对方呢?被背叛的方,又该如何在怒气涌上来的时候,以更有利于关系修复的方式表达情绪,而不引起对方的激烈抵抗呢?
我可以教你们一个具体的方法叫做“无防御聆听"。当你感觉受到对方言语的攻击时,首先,先深吸口气,放松你的身体。继续保持倾听。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象自己是透明的,你只是一面镜子,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你在倾听的时候一定会涌出些反应。持续呼吸,把想说的话咽下去,把注意力集中在伴侣身上。有一个小技巧是,在脑海中把他当主语,而不是把我当主语。当你想“我被攻击了"我不是他说的那样"你就会要反击和防御了,可是当你想,"他在表达他的愤怒”,“他好像真的很痛苫”,"他希望得到我的理解”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对方的话似乎容易接受许多了。这种方法需要练习,但一旦掌握,就能在冲突中创造出一个安全的交流空间。
的确,对方的情绪会因为你做的事情而起,你可以倾听、陪伴,但他描述的你不是真正的你,你也不需要对伴侣的情绪全权负责。每个人最终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但在修复期,愿意陪伴对方经历这些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治愈力量。
试着在伴侣诉说的时候,做出一些中立的回应。如果在沟通过后你还是觉得很不舒服的话,可以在笔记本或者电脑上记录下伴侣说的话,以及你的反应。通过写字的方式整理,可以让你回复平静。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工具,它能让混乱的思绪变得清晰,也能帮助我们看到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上面讲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出轨方回归家庭之后,两个人可能会遇到的矛盾场景。
但是这个方法在其他的冲突场景,也可以尝试用用看。
当然,这个方法主要还是希望背叛的一方伴侣能够更多的倾听和接受,但是作为另一半,也要懂得进退适当,使关系保持弹性。如果一方一味地承受另一方的压力和抱怨,肯定也会像一个充了太多气的气球一样,总有一天会崩溃的。所以即使是受伤的一方,也要注意另一方的状态和情绪,在沟通过后,对对方做些安抚的工作,这样才能保持关系的弹性。关系的修复是双向的,即使是被背叛方,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让出轨方感受到改变的价值。
那么,夫妻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回避不沟通的状况,伴侣双方如何做到真正的深度沟通。
有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对象是一个相貌、能力等等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妻子的中年女性,这位女性是丈夫的女同事。丈夫在工作中遇到麻烦的时候,不愿意跟自己的妻子说,因为他觉得妻子本身的工作很忙,工作压力也很大,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自己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经营的公司好几年遇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于是丈夫在自己的婚姻中选择了对妻子沉默,他不想和妻子抱怨,给她增加新的烦恼。实际上,丈夫在自己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彼此之间不大交谈,家庭成员之间彼此都很沉默。在家里虽然不争吵,但是也不表达对对方的爱意。因此丈夫在自己婚姻里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来面对冲突和烦恼。这种回避沟通的模式往往代代相传,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相处方式,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亲密关系中。
可是人的压力很大,总会需要一个途径去诉说。那个女同事不像他的妻子看起来那么能干,而是非常需要其他人的帮助的样子,总是犯错。丈夫在和那个女同事的关系里更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也更“敢"暴露自己遇到的问题。而妻子其实也是和丈夫类似的性格,她实际上非常需要丈夫的帮助,可是她习惯了从小到大都自己处理好事情,表现得很坚强,不需要别人。她也觉得丈夫压力很大,不应该增加丈夫的负担,可是与此同时,她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的痛苦。两个善良的人,却因为不懂得如何表达需求而彼此疏远,这真是婚姻中最常见的悲剧。
夫妻二人看似对对方很体贴,不想给对方增加负担,其实在婚姻里根本没有亲密,也没有真实。他们在婚姻里依然延续着童年在家庭里“争做好孩子"的模式,掩盖自己的弱点,压抑自己的情感,害怕自己的脆弱被看到而因此被批评、被攻击、甚至被抛弃。没有信任,没有脆弱的袒露,爱和亲密是不可能产生的。所以有一句话说,看起来和和睦睦,完全不吵架的那种夫妻其实有可能彼此之间反而是最陌生的,因为他们从来不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不敢把自己的需求交给对方。表面的和谐往往掩盖着深层的情感断层,这种断层比激烈的冲突更难修复。
所以深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脱离这种貌合神离的孤独的婚姻模式,就需要两个人配合着,试探着,逐渐打开自己的心门。深度沟通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要求双方放下防备,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己,包括那些不完美、脆弱的部分。这个过程虽然令人恐惧,但却是建立真正亲密关系的唯一途径。
美国著名婚姻治疗师高特曼认为,深深地感到被伴侣理解,并且能够理解伴侣,是防止外遇的终极法宝。如果要让伴侣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悲伤、黑暗和脆弱非常需要勇气,特别是如果双方来自于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家庭,就更困难了。但正是这种勇气,才能换来真正的心灵契合。
如何改变沟通模式,尝试做深度的沟通呢?
沟通就像身上的一块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强韧,越顺手。如果你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有困难,就可以先自己练习表达。可以从每天记录三件感受开始,慢慢培养觉察和表达情绪的习惯。
以记日记、或者录音的方式表达,或是对朋友表达。这些安全的练习场所有助于我们在进入真正的伴侣沟通前,先理清自己的思绪和感受。
如果伴侣双方在理解对方的部分有困难,我建议你们有意识的多进行沟通的练习,从简单的、轻松的话题开始练习,感受你们沟通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比如可以先从讨论电影、分享日常趣事开始,逐步过渡到更深入的话题。
伴侣沟通常见的问题就是,在没有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就忙着去要说服对方,导致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沟通。我们常常只顾着准备自己的辩词,却忘了倾听对方的心声。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拉波·波特提出一个理论认为,沟通、信息交换的重要前提是理解。就像是交换苹果和梨一样,你只有摸清了对方的苹果,告诉对方,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你接住了苹果,然后你才能够将梨递给对方,也使对方有看见你的梨的可能。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理解在沟通中的基础地位。
所以,首先你就可以在沟通里注意你们交谈中“理解”的质量,也可以试着慢慢更放心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慢慢袒露更多的想法,慢慢的也就可以试着和伴侣讨论更关键的、更深层的问题。深度沟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每一次真诚的交流,都是在为下一次更深层次的沟通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