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在国内合法吗?
你以为的私家侦探:运筹帷幄,通过对案件细节的推敲还原真相现实中的私家侦探:主要调查“婚姻不忠诚”问题(即抓小三),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当事人的信息。而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私家侦探往往通过偷拍、跟踪、安装定位器的行为来获取对方的信息资料。那么,私家侦探的行为是否合法呢?概括来说,私家侦探是否合法的问题应该被归结于以下三点 第一:获取公民信息的途径是否合法 答案是大多数不合法。生活中,私家侦探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法调查当事人,获取当事人的信息。而获取信息的途径则五花八样,例如在获取行踪轨迹时跟踪当事人、在车辆上安装定位器、调阅当事人开房记录与行车记录等;在获取财产状况时调查转账记录、存款数量等。而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上述信息几乎不可能(除非私家侦探本人是能够接触到相关信息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能够通过相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因此,私家侦探获取公民信息的途径绝大多数是违法的。而如果私家侦探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获取信息,或是通过自己职权获取个人信息,处罚将会更加严厉。(详情见最高检发布六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之一:韩某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法宝引证码】CLI.C.9036631 )第二:对公民信息的获取是否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权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们先从隐私权的定义入手。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可见,跟踪他人并将他人的活动情况泄露给委托人属于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这一条是补充说明,即使是通过合法途径收集信息,只要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向他人提供,仍然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在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具体定罪如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仅适用于非法获取、泄露信息的私家侦探,也适用于非法获取信息的委托人。当然,在司法实践中,对雇主的量刑往往轻于私家侦探。)综上所述,鉴于私家侦探在取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他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私家侦探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取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第三:调取的证据是否能够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合法证据答案是,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例外在文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 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因此,调取证据是否合法取决于取得证据的方式,即在取证时是否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显然,如果私家侦探在取证时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那么获得的证据显然是不合法证据,无法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合法证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私家侦探毫无用武之地。举例来说,当私家侦探发现了所调查的当事人与小三正在宾馆内开房时,私家侦探可以报警,举报宾馆内有嫖娼行为。在这之后,警方对当事人与小三关系的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便可以作为合法证据。(前提:警方愿意将证据提供给委托人)。 风险则是私家侦探可能会因为扰乱公共秩序(报假警)而被治安处罚。(所以不推荐这个操作)综上,在国内如果通过私家侦探收集证据,收集到的证据很难拥有法律效力。 (等待着你的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私家侦探行业还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和道德困境。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行业监管,许多私家侦探机构往往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看似"巧妙"但实际上违法的调查手段,比如通过社交工程获取信息、雇佣黑客入侵电子设备、或者利用技术手段破解他人的通信密码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还可能对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此外,私家侦探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涉及个人隐私,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可能会给调查对象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有调查需求的人来说,最好还是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比如委托律师通过法院调查令等方式获取证据,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虽然这些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们能够确保调查过程的合法性和证据的有效性,避免陷入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