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轨后,反而能跟伴侣重回热恋
说起出轨这件事,真是一点也不新鲜。
我记得很多次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提出过这个大胆地得出了一个结论:
"出轨是正常的,不出轨才是不正常!"
这个结论不是拿来为日后万一出轨开脱,更不是为男性洗白。
而是我们人类,不!应该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是有携带出轨基因的,这是本能,是动物性,而人类社会文明的体制,本质就是和本能的动物性做对抗的。
为什么我们反对出轨?原因简单易懂:
在动物世界里,拿狮子为例,一群母狮子是在一旁看着一群雄狮,为了争夺得更多交配权而互相厮杀,厮杀中胜利的狮子王,就会赢得更多母狮子的交配权。而其他输的雄狮子呢,不好意思,哪凉快哪待着去。我们母狮子,只愿意和族群中最优质基因繁衍后代。
而我们人类之所以能进化成高级动物来统治地球 ,并且创造出像" 国家 ";" 法律 ";" 货币 "等等......这些靠想象力构建出来的概念,因为我们有:社会合作协同力。
为了能保护你我彼此的共同的财产,能正常的进行贸易劳作,产生合作共赢的前提下,你再优秀也只能选一个配偶,我比较差,但也可以选一个配偶保证我的交配权。而不是为了交配权厮杀。这也是我们能从一夫多妻走向一夫一妻制的众多原因之一。
但我们今天先抛开到,到底是"社会文明"好,还是"动物性"好的辩论。
总之越优秀的男人出轨率越高,恨不得把自己如此优异的祖传染色体播种到世界各地。这其实也是人类原始的冲动,也是我们动物性的基因本能。
这种本能在现代社会中被道德和法律所约束,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消失了。就像我们依然会感到饥饿、困倦一样,这种原始的繁殖冲动依然潜藏在我们的基因深处。理解这一点,并不是要为出轨行为开脱,而是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这个现象。当我们认识到出轨背后深层的生物性因素时,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即使是在看似幸福的婚姻中,出轨依然会发生。
出轨的真相是什么?
一聊到出轨,一般人都是咬牙切齿地恨不得把瓜子皮砸到渣男脸上。而实际上解释出轨这件事,并不是" 爱 "或者" 不爱 "那么简单。
TED的《重新认识出轨行为》里面的观点:
婚外情的核心是对憧景和向往的一种情绪表达,寻求新奇、自由、自主和性刺激,
希望重现自己失去的那一块或企图在失落和悲惨的生活中找回活力。
并且实际上,出轨之后,他们会对伴侣造成伤害这件事非常愧疚,
但对出轨本身并不觉得愧疚。
换而言之,其实每段感情最终都会走向厌倦,因为我们人性的本身就是讨厌一成不变的。而出轨就是重新激发自身多巴胺的一种行为。
假设爱情就是多巴胺的分泌,那么多巴胺是无法对同一个个体持续分泌产生。
纵观历史,在动物时代,动物的寿命都普遍不长,为了种群的繁衍,雄性就必须确保多繁衍后代,也就是说当与一个雌性产生爱情之后,多巴胺会促使它寻找下一个异性繁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种群的繁殖。
其实雌性也一样,等幼崽长到一定的年纪,它也会重新分泌多巴胺,再去找其他的雄性。在这时候,多巴胺是不能长久的,因为这些都是种群繁衍的需要。
当雄性和雌性产生了多巴胺,发生完关系之后,其实生物的使命已经结束了。
这种生物本能解释了为什么长期关系中容易出现倦怠感。当我们与伴侣相处多年后,大脑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多巴胺的分泌自然会减少。这时,新的异性出现往往会带来强烈的新鲜感,重新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这就像吃惯了家常菜的人,偶尔也会想尝尝外面的美食一样,是大脑在寻求新的刺激。
为什么我们会移情别恋?
移情别恋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总是单单喜欢一个男生,至少我们不会单单喜欢一种类型的男生。
比如在少女时代的时候,会喜欢像偶像剧男主角一样风度翩翩而且特帅的男人。
之后再长大点会发现,长得帅的不如那种酷酷的,反而欣赏那些文质彬彬的喜欢看看书,特别有才气的男孩子。
再后来大学毕业,更偏向喜欢是那种待人接物得体的,温柔世故有气质的男生 。
出来工作之后,想找需要对方有房有车的,有物质保障基础的男朋友 。
而有房有车的男人又很多,目标又不是有房有车就行,还需要叠加其他的标准,比如是你喜欢的类型,或者他在某个关键时刻触动了你。
而回看自己喜欢的男人的类型,是随着自己生活成长和经历,是在一层一层地转换叠加的。
多巴胺是在某段时期,会对某一种类型的人进行分泌,分泌完又对另外的类型进行分泌。这就是爱情最原始的产生。
也就是说,一个人变了心,那么就不可能再回来了,因为多巴胺会对另一种类型去分泌。
这其实就是移情别恋的本质。
这种喜好的变化反映了我们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年轻时我们可能更注重外表和浪漫,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我们开始看重对方的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说明我们在不断成熟。关键在于,当我们的喜好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变化。是选择与现有伴侣共同成长,还是简单地寻找新的人来满足新的需求,这考验着一个人的责任感和成熟度。
为什么婚外情结束后,反而会有新鲜感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在同一人身上产生多巴胺呢?
这其实有的。
这也是英国艺术史学家和美学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里提出的"预呈图式与修正"。
所谓的"预呈图式"就是所有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其中共同特点的呈现,而"修正"就是新作品对老的作品所做的审美变革,这种变革在审视老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鲜感。
人们对一件新的作品的审视,都是建立在他对老作品所保有共同特点的前提下产生的。
这也是移情别恋、爱情以及多巴胺产生的前提。
很多对夫妻在婚外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生活上的秩序反而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步调开始进行有深度、诚实、开放的对话弥补过去几十年的空白。
而且,性冷淡的夫妻们发现他们突然性急地渴望彼此,连他们都不知这感觉哪裡来的,害怕失去会使人重新燃起兴趣并用全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切。
所以婚外情不是因为原配多无趣,也不是情人有多可爱。反倒是他们常常用同一个角度看待对方,活在想象里的永远是熟悉,导致没有新鲜感,而他们却惰性的不去挖掘对方的多面性。
其实我们要对爱情负责的不是另一半,而是对爱情的想像力。
这是我今天的结论。
这个结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维持长期关系的可行之路。与其不断寻找新的人来获得新鲜感,不如学会在现有伴侣身上发现新的魅力。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变化的,今天的他可能已经不再是昨天的他。如果我们愿意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就能在熟悉的伴侣身上找到令人惊喜的新特质。这种发现的过程本身就能带来多巴胺的分泌,让爱情在长期关系中得以延续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