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出轨,到底该原谅还是该离婚?
经常有来访问我:
被出过轨的婚姻到底还要不要继续?为什么我一直没办法振作起来?
这些来访者往往带着迷茫的眼神,声音里夹杂着哽咽,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她们中有的人是刚发现丈夫出轨不久,整个人像被抽空了灵魂;有的人则是在出轨事件过去数年后,依然被困在当年的创伤里无法自拔。每当看到她们这样,我都深深理解那种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后,整个世界瞬间崩塌的绝望感。
针对这个问题想说的实在太多,还是趁热打铁把我能想到的集中整理在文章里分享给大家吧!
在多年的婚姻咨询工作中,我见证了太多女性在这个十字路口的挣扎与成长。今天我要把这些经验系统地分享给你,希望能为正在黑暗中摸索的你点亮一盏灯。
不要问别人,要多问问自己想不想继续,别人代替不了你生活。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却需要极大的勇气。我们总是习惯于向外寻求答案,却忘了最了解这段关系、最明白自己感受的人,其实正是我们自己。
我知道,在你四处求助的过程中,可能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
“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以后说不定还会继续出轨”、
“他肯定是不爱你了,才会去找别的女人,不离你们肯定也过不下去的”
“出轨就是渣男,品质有问题,这种男的不离要留着过年吗?”
这些声音来自关心你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来自网络上的陌生人。它们像潮水一样涌来,每一句都看似有理有据,每一句都仿佛在为你着想。
好像出轨问题对于婚姻来说就是一票否决,你必须离婚才能逃离苦海。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虽然简单直接,却往往忽略了婚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每段婚姻都是独特的,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段关系。
作为婚姻咨询师,我反而特别想提醒你:面对所有关乎未来的重要决定,最需要考虑的不是道理上应不应该,而是主观上想不想。因为应不应该通常指向的是外部评判,只有想不想代表着我们个体的内在需求。
外部的标准总是千篇一律,而内心的声音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指南针。忽略这个声音,即使做出了看似正确的选择,你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平静。
你一定经历过亲朋好友愤填膺地劝你离婚的情境,他们替你不值、为你委屈,他们认定你很优秀、你值得更好的,没有这个男人,你一样可以活出更精彩的自我。
这些劝说你离婚的人,大多是真心为你好。看到你受伤,他们心如刀绞,恨不得立刻把你从这段痛苦的关系中解救出来。他们的愤怒里包含着对你的爱和保护。
听上去很诱人,对不对?在他们的鼓励下,你几乎已经确定离婚才是最好的选择,出轨的男人有什么好留恋的,就应该让他付出妻离子散的代价,他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在那一刻,你仿佛看到了离婚后的美好生活——没有猜忌,没有痛苦,重新做回骄傲的自己。这种想象给了你短暂的力量和希望。
但是,我敢肯定,这种对应该离婚的确定感坚持不了多久。一旦你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再次独自面对具体的生活情境,你一定会动摇。那些离婚可能会带来的爽感渐渐离你远去,你开始更多的想起张罗离婚可能带来的各种麻烦。为了逃避这些麻烦和压力,你又会开始认真考虑是不是继续婚姻更现实。
深夜独自一人时,你会想起他曾经的好,想起共同经营的这个家,想起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这些牵绊像无形的网,让你在离婚的决定前犹豫不决。
反过来,你也一定经历过父母家人苦口婆心劝你继续婚姻的情境,他们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男人只是一时糊涂、都是外面的女人不要脸,你家老公至少收入不错、对你和孩子都算好,那么较真干嘛呢?只要他愿意回归家庭、改过自新,就给他一次机会,否则不是便宜了第三者,你这么多年的青春和付出都白费了。
长辈们的劝说往往更务实,他们考虑的是现实生活的稳定性,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经济上的保障。这些考量虽然不够浪漫,但确实是婚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听上去似乎也很有道理,在他们的劝导下,你开始说服自己原谅他、继续婚姻才是最好的选择,辛苦经营多年的家不能就这么被不相干的女人拆散了,只要他愿意按你说的跟第三者彻底断掉、好好补偿你,绝对不能轻言放弃。
想到要放弃经营多年的家,要让孩子面对单亲家庭的现实,要重新开始陌生的单身生活,你确实会感到恐惧和不舍。
尽管如此,我还是敢肯定,这种对继续婚姻的确定感你也坚持不了多久。等你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每天跟背叛过自己的老公朝夕相处,你还是会动摇。你会被那些关于他到底爱你还是爱第三者的猜想折磨得发狂,也会对他是否真心回归家庭、是否真的跟第三者断掉感到怀疑,这些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你不得安宁,为了逃避这些麻烦和压力,你会开始认真考虑是不是选择离婚更轻松。
他晚归的一个电话、手机的一条新消息、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可能在你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确实让人精疲力尽。
发现没?做决定其实很容易,尤其是对于很多被丈夫出轨行为伤害的妻子来说,几乎每天都在做着不同的决定。今天想到的全是丈夫过去对自己、对家庭的爱和付出,觉得自己实在无法离婚,于是决定还是努力原谅、继续过下去;明天想到的又全是丈夫出轨对自己的欺骗和伤害,觉得自己不离婚简直太便宜他、太对不起自己,于是决定还是不能原谅、必须摆脱这段婚姻。这样周而复始,你的焦虑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做不了选择。
这种反复不仅消耗着你的精力,也在消磨着你最后的决断力。你像钟摆一样在离与不离之间摇摆,却始终找不到停下来的位置。
为什么你会陷入这样的怪圈?为什么每一个看似深思熟虑的选择,都会被自己反复推翻?
因为这根本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整个人生走向的重大抉择。在这样的抉择面前,犹豫和反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因为我们总是太迷信选择的力量,误以为遭遇变故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出【对的选择】,而忽略了自己是否有落地执行的动力。
我们被“选择决定命运”的观念深深影响,却忘了再好的选择也需要相应的行动力来支撑。没有行动力的选择,就像没有发动机的豪车,再华丽也寸步难行。
从我的个案经验来看,世界上其实本没有所谓【错的选择】,只有失去动力无法落地执行的选择。
我见过选择离婚后过得风生水起的女性,也见过选择原谅后婚姻更加稳固的夫妻。关键在于,她们都有把选择转化为现实的勇气和能力。
所以你会看到,同样是遭遇男人出轨背叛,有人离婚后春风得意,也有人离婚后落魄失意;有人继续婚姻后重建信任、重拾幸福,也有人继续婚姻后被再次伤害、麻木度日。
造成这种差异的,从来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的行动和心态。你的态度和努力,才是决定结局的关键因素。
幸与不幸的区别在哪里?在于离婚还是不离婚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区别其实在于你是否有把每一个选择落地执行的动力。
这种动力包括面对困难的勇气、调整心态的智慧、以及坚持行动的毅力。这些都是比单纯做出选择更重要的品质。
离婚了,你是否有决心、有能力收拾残局、重建生活?
原谅了,你是否有决心、有能力重建信任、改善关系?
这两个问题才是真正值得你深思的。它们关乎你的内在力量,而非外在形式。
只要有落地执行的动力,不论你选哪一条路,其实都不会过得太差。怕就怕,你既无法下定决心收拾残局、重建生活,也没办法花时间力气重建信任、改善婚姻关系。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两个选择团团转,却怎么也没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
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往往比任何一个明确的选择都更消耗人。它让你始终处在焦虑和不安中,无法真正开始新的生活。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问题非常棘手,希望尽快有专人帮你解决,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我会针对你的婚姻现状给你中肯的分析和建议。
其实,不止是你这样,大部分遭遇过背叛的女人都会陷入同样的困境,我把它称之为【动力迷失状态】。被最亲近的人背叛,确实会令我们一定时间内丧失一切动力,它的典型症状是你无法打起精神协调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与矛盾,只想对一切不如意说NO。
这种状态就像突然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明明知道该做什么,就是没有力气去做。这不是懒惰,而是创伤后的正常反应。
你以为自己在要不要离婚之间来回纠结,是因为难以下定决心做选择,其实并非如此,你是因为被出轨伤害至深,所以失去了推进任何一种选择的动力。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你的问题不在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在于没有力量执行任何选择。解决动力问题,选择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不建议遭遇出轨问题的妻子们急急忙忙向别人寻求意见的原因。旁人都是观众,没人会对你的人生负责。
每个给出建议的人,都带着自己的经历和偏见。他们的建议可能适合他们自己,却未必适合你的具体情况。
更何况,此时此刻你需要的根本不是选A还是选B的意见,而是需要找回自己为选择负责的动力。
这种内在动力才是你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外界的建议再好,如果你没有内在动力去执行,最终也只是空中楼阁。
斯坦福大学福格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福格行为模型。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特别适合用来分析为什么我们在重大抉择面前会陷入无力感。
简言之就是一组公式:行为(behavior)=动力(motivation)能力(ability)提示(prompt)
也就是说,动力越强烈,我们落实行动的可能性才会越大,促使我们行为发生改变的是我们想不想,而不是我们该不该。
这个模型提醒我们,光有能力和提示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推动行为的改变。
如果你看不见自己动力的缺失,反而一直逼自己做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无异于把自己的人生往死胡同里带。
这就像强迫一个没有食欲的人吃下营养餐,即使食物再精美,她也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滋养。
那么,该如何找回因为伴侣出轨而丧失的内在动力呢?你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件事:
疗愈出轨伤害
重建安全边界
这两件事就像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只有同时进行,才能帮助你重新起飞。
一、疗愈出轨伤害
被出轨的一方,痛苦是难免的,如果没有妥善处理、疗愈痛苦,会带来长久性的阴影,对你未来的人生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表现在亲密关系中,也可能蔓延到工作、社交等各个方面。未愈合的伤口总会以某种形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首先你会自尊心受损,忍不住从外貌、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否定自己。
你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第三者比较,寻找自己不如对方的地方。这种比较往往是不客观的,却会深深伤害你的自我价值感。
被背叛的人往往心里有一种否定自己的痛苦,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才会逼得自己的丈夫出轨,肯定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而第三者做得太好。
这种自我责备虽然不符合逻辑,却是很多被背叛者的共同反应。我们需要理解,出轨说到底是出轨者自己的选择,这个责任不应该由被背叛者来承担。
其次你会感觉自己被无边的负面情绪淹没,无法集中精力思考眼前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只要尝试思考就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死胡同,那种感觉太煎熬了。你想不明白为什么他要这么伤害你?你也很难把过去记忆中那个他和眼前这个坐实出轨的他联系起来,你甚至很想通过尽快原谅或者尽快离婚的方式让自己摆脱这些痛苦。
这种情绪漩涡确实让人窒息。但请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状态,随着伤口的愈合,你的思维会逐渐清晰起来。
最后你很难判断他的话语和行为是否出自真心,不论他嘴里说的是甜言蜜语还是混账话,你好像都很难相信。他说自己想改过自新、回归家庭,你不信,怀疑回归家庭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他说自己对不起两个女人、认定你不会原谅他,如果你想离婚他愿意配合,你也不信,怀疑他是不是跟被外面的女人串通好怂恿你离婚。
这种信任的崩塌往往比出轨行为本身更让人痛苦。重建信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总之,不论你的家境如何、性格如何、是否有事业傍身,伴侣出轨对一个人带来的伤害是无差别的。而且这种伤害,并非时间久了就会自动淡去那么简单,正相反,时间越久伤口被埋的越深,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越重。
有些伤口不会随着时间自然愈合,它们需要被看见、被承认、被妥善处理。
有些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论离不离婚,从此都再也不敢交付真心;
有些人剑走偏锋开始钻营奇技淫巧,认定男人都不可信,唯有投其所好、再集中力量搞他的钱才是硬道理;
还有些人懒得再在夫妻关系上做功,干脆把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对伴侣眼不见心不烦。
这些都是在创伤影响下形成的防御机制,它们可能在短期内帮助你度过难关,但从长远来看,却会阻碍你获得真正的幸福。
毫不夸张的说,出轨对一个人最大的杀伤力在于,它真的有可能毁了你对生活的一切热爱与渴望。自此以后,别人眼里的你虽然还在平心静气的生活着,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已不再是原来的你。
这种内在的改变往往不易被外人察觉,却是最真实、最深刻的。
说到底,婚姻的去留哪有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精气神来得重要呢?大道理什么时候听都不晚,可疗愈伤害的时机如果错过了,从心理咨询维度来说,就需要做更长程的咨询才能痊愈。
及时处理创伤,就像及时处理身体伤口一样,可以避免很多后续的并发症。
你可能会问,那我该怎么办呢?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士来解决,我会针对你们的关系现状给出中肯的分析和建议。
二、重建安全边界
William James曾说:没有理性的冲动势单力薄,没有冲动的理性是糟糕的权宜之计。
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理性与冲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遭遇出轨创伤后,我们往往会在过度理性与过度冲动之间摇摆。
我们常常探讨理性,却很少有人关注动力是如何消失的。
而实际上,理解动力消失的机制,对于重获内在力量至关重要。
其实,动力的消失通常与个体巨大的丧失感紧密相连。
这种丧失感可能包括信任的丧失、安全感的丧失、对未来的信心的丧失等等。
被伴侣背叛会唤起我们内心极大的不安全感,虽然眼前这个人还在身边并没有消失,但是你作为被出轨方,依然能够体验到巨大的丧失感。
这种感受是真实而强烈的,即使理智上知道对方还在,情感上却已经感受到了失去。
如果一定要问你具体失去了什么,大部分来访会这么回答我:
我失去了对他的全部信任,不论他做什么,我再也无法相信他了;
我失去了对爱情的信念,我能感觉到他还是爱我的,但这让我更加混乱;
我失去了对他人的善意,变得暴躁易怒,别人的不幸再也激不起我的同情。
……
这些失去都是真实存在的,承认这些失去,是重建的开始。
根据我的咨询经验,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丧失感时,机体往往会给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应对策略。要么用强烈而持久的情绪反应(比如愤怒、自我谴责)对抗不安全感,要么用压抑内耗的抑郁状态(也会伴随焦虑)抵消不安全感。
这两种策略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试图应对内心的不安全感。
你会发现,不论是这两种应对策略的哪一种,当事人悲伤的感受都被削弱了。同时,只要这些反应持续存在,来访者就会陷入一种悲伤紊乱状态,无法真正重新开始生活。
这种状态就像被困在情绪的迷宫里,明明看到出口,却总是找不到通往出口的路。
换言之,只有令个体尽快摆脱悲伤紊乱状态,才能重新找回愿意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动力。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确实是完全可能的。
作为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调整状态的方式有很多,不管哪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在协助来访重新建立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边界。
安全边界就像房子的围墙,既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又要允许适当的交流和连接。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是不懂如何把握边界感的,要么靠得太近灼伤彼此,要么离得太远推开彼此。出轨作为夫妻关系中的一次创伤性事件,因为足够痛,所以反而能激发出更多重新理清关系边界的愿望。
从这个角度来说,危机中也蕴含着转机。
如果你愿意听听老师的想法和建议,先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吧!我会明确告诉你,他这种情况到底怎样让他回归家庭,你们的婚姻到底还有没有救。
下面我会分享三种重建安全边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练习“课题分离”
被出轨的一方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中,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才会使对方怎样怎样,才会陷入困扰之中,这是因为我们常常分不清楚什么是别人的事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
这种界限的模糊会让我们承担过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从而感到不堪重负。
所谓的课题分离,就是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课题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课题做好。
这个理念听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需要持续的觉察和练习。
Alfred Adler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这个观点揭示了人际关系中很多冲突的根源。
回想一下,发现伴侣出轨以后,你最大的痛苦是不是来源于——
如果原谅他的出轨行为,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确保他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包含着对他人课题的过度承担。
用课题分离的理念来看,你这纯属自寻烦恼。因为要不要原谅是你的课题,而要不要辜负你的信任是他的课题。当你不断为他的课题去烦恼时,自然会产生更多的无力感。
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课题上,你会发现内心轻松很多。
就处理出轨这件事而言,你需要告诉出轨方如何重新取得你的信任这是他自己的课题,而他想要重新获得你信任的时候随时准备给予帮助才是你的课题。
这样的分工既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又为重建信任创造了可能性。
我们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是不能强迫马喝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尊重他人的选择权,同时坚守自己的界限,这是健康关系的基础。
面对伴侣的出轨,我们应该如何抉择,我们应当怎样面对,这才是我们的课题,厘清两人之间的课题,我们才能在两性关系之间获得解放和自由。
这种解放感会让你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
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同时也避免替对方承担不该由自己来承担的责任,可以减少两人之间的争端,对于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人生的自我解放呢?
你会发现,当你停止为别人的课题负责时,你就有更多精力来经营自己的生活。
当你可以分清楚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同时愿意把注意力专注在能够改变的课题上,不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也就做到了自我接纳。
这种接纳会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体会“他者依赖”
如果说“课题分离”帮助我们理清关系中的安全边界,那么“他者依赖”就是帮助我们明白如何在亲密关系里更好的跟伴侣产生链接和协作。
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好的关系既需要清晰的界限,也需要健康的依赖。
Alfred Adler所提出了“他者依赖”的方法,即“在相信他人的同时不附加任何条件”,是指无条件相信对方。
这种信任不是基于对方的表现,而是基于自己的选择。它是一种主动的、勇敢的姿态。
不会查他的手机,不过过问他晚回家是跟谁在一起,不会要求他必须要怎样怎样做等等,选择无条件相信对方,给他自由和理解。
这种做法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一个人被信任时,它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是一种认可,是一种底气,对方会因为你的信任,产生一种内疚,想弥补的心态。就像你被别人信任时,你是不是更有动力把事情做好,不想辜负对方的信任呢?
信任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够激发人内心最好的一面。
可能你会疑虑;我很相信他,但他却背叛了我,这该怎么办?
这个担心是非常自然的,也是很多经历过背叛的人共同的困惑。
Alfred Adler也指出: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了,因为想要逃避悲伤而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和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允许自己悲伤,同时不因恐惧而放弃尝试,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无条件依赖会让我们获得更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感情也更加珍贵,在这段关系中才能感到更幸福、更愉悦。如果对方不懂得珍惜,那么就不关你的事了,因为决定背不背叛是他的课题,损失的反而是他。
你只能负责自己的选择,无法控制对方的选择。明白这一点,你会感到释然很多。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婚姻究竟出了什么大问题,如果想弄清老公出轨最关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直接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我会帮你进行男性出轨婚姻问题的专业评估。
寻找“安全客体”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爱自己,但很多人对爱自己的认知存在误区,以为爱自己就是靠自己一个人完成,只要自己独自美丽,哪怕没有人爱自己也没关系。
这种理解忽略了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基本事实。
尤其是对于被伴侣出轨深深伤害过的人来说,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进入任何深度关系几乎成了一种本能反应。因为被爱人辜负过、背叛过,所以你会强迫自己坚强,甚至告诫自己最好不要再依赖任何人。
这种自我保护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阻碍你的愈合和成长。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往往需要在“关系”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像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那样:“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
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模样。
在关系中遇到糟糕的体验,不代表关系本身不可靠,而是在提示我们需要更多的看见自己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调整我们面对危机和压力的处理方式。
每一次挫折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所以我鼓励大家通过寻求一些让你有安全感人,在这些关系里爱自己。
这些安全的关系会成为你重建信任的起点。
这里的关系是指“对你善意而亲近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你的闺蜜、你的朋友,你的咨询师,甚至是你的宠物,选择一个不会伤害你的人,在关系里找到自我价值。
重要的是找到那些让你感到安全、被接纳的关系。
与那些“安全客体”交际,并得到正面回馈,会让你有“获得感”。比如曾有一位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在被出轨的抑郁期间养了一只小狗并悉心照料,当狗狗对她摇晃着尾巴,吐着舌头对她笑的时候,她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把小狗照顾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原来对世界充满攻击性的自己也变得柔软了很多。
这样的小确幸能够一点点重建你对关系的信心。
你要知道,在关系中受伤是正常的,不仅别人有可能伤害到我们,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会无意识地伤害到自己。
允许自己不完美,也允许关系不完美,这会让你更轻松地面对生活。
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即使见过那么多带着伤痛的来访者,我还是想说:
亲密关系里有伤害、有体谅、有温情、有挣扎……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独属于人生的五味杂陈的味道啊!不用凡事总去想应该如何、别人的标准如何,与其这样费心去求一个答案,不如多关照自己的内在需求。我相信,一旦你找回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动力,不管这段婚姻继不继续,你都有能力让自己重新幸福起来。
这种自信不是建立在关系的结果上,而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信任上。
不要觉得你已经错失改善关系的良机,再做什么都于事无补,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我会帮你看清男人出轨背后的真实想法,教你击退第三者的秘诀心法,让你和老公之间的误解甚至怨恨一一化解。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