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男人后悔出轨,重建信任需要迈过这5道坎
最近整理了一些最近结束的出轨问题个案,发现这些女性来访的咨询目标惊人一致——都是希望实现出轨创伤疗愈。这些女性往往在深夜独自啜泣,在亲友面前强颜欢笑,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着类似经历的陌生人,试图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出路。她们带着满身伤痕走进咨询室,眼神里交织着困惑与期待,仿佛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最后一根浮木。
“我原谅了出轨的老公,心里却迈不过这道坎!”
“他出轨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我心里却一直过不去!”
“发现他外遇后,我折磨他折磨自己,但怎么做都没用,太痛苦了!”
这些泣血的告白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食不知味的白天。她们中的许多人曾经也是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或是温柔能干的家庭主妇,如今却在这段破碎的婚姻关系里迷失了自我。有的人整日以泪洗面,有的人变得疑神疑鬼,还有的人在外人面前故作坚强,唯独在独处时才会卸下伪装。
有太多太多女人在经历丈夫背叛后深陷情绪泥潭,无法脱逃。她们试过了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救自己、救婚姻,却发现情况鲜少改善。她们尝试过旅行散心,却发现美景食之无味;尝试过疯狂工作,却发现夜深人静时痛苦依旧如影随形;尝试过向亲友倾诉,却发现再多的安慰都如同隔靴搔痒。这种无力感让她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质疑过去的选择,甚至否定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我相信每当你痛到难以承受,最想问的一定是:
“既然这么痛苦,我该不该离婚?是不是离婚后我就能释怀了?”
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多少辗转反侧的时刻,多少欲言又止的瞬间。你可能在深夜打开手机搜索“离婚流程”,又在黎明来临时关掉网页;你可能已经拟好了离婚协议,却始终没有勇气发送;你可能无数次想象离婚后的生活,却又被未知的恐惧拉回现实。
先说结论:离婚和释怀完全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凡是拿离婚当心灵解药的都后悔了。那些以为离开婚姻就能离开痛苦的人,往往在离婚后发现痛苦如影随形。她们中的有些人会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有些人则会带着未愈合的伤口进入下一段关系,重复着相似的模式。真正的释怀从来不是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是内心世界的重建。
一、 为什么你难以释怀?
首先,不管是谁,面对老公出轨都不大可能轻松释怀呀!所以你一直走不出心魔实在太正常了,千万不要过度苛责自己,觉得是自己太软弱了。社会总是要求女性要坚强、要大度、要快速走出阴影,却忽略了这种创伤的严重性。这就像要求一个骨折的人立即奔跑,不仅不现实,更是种残忍。
不过不同的女性面对老公出轨,难以释怀的出发点也不一样。我们把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分为心有不甘型,以及戒断反应型。这两种类型就像两条不同的河流,虽然最终都汇入痛苦的海洋,但源头和流向却各不相同。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就像是拿到了治愈之路的第一张地图。
1.心有不甘型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夫妻早就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出轨只是把两人情感断联的事实搬到台面上来了。这样的婚姻就像是一株早已枯萎的植物,出轨不过是最后那阵把它连根拔起的风。两个人可能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吃过一顿安心的饭,没有分享过一件开心的事,甚至没有认真看过彼此的眼睛。
把这样的婚姻叫做“亲密关系”都有些不够格,顶多算是混混日子。要不是有出轨这事,两人的关系质量甚至比不上普通室友,从互不对付到架都懒得吵。你不再关心他今天是否按时回家,他也不再在意你新换的发型;你记不清上次亲密接触是什么时候,他也想不起最近一次谈心是何时。
总之就是你不肯多让一步,我不愿多付出一分,强行绑在一起得过且过、“拼团育儿”。这样的相处模式早已让婚姻变成一具空壳,直到出轨的发生才让人惊觉,原来自己还在乎,原来心还会痛。
身处这种婚姻,女人有时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发现他出轨我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我为什么迟迟走不出来?我真的有那么爱他吗?这种困惑让痛苦变得加倍难受,就像是在为自己不该有的情绪而自责。
出轨的男人也很疑惑,从前不觉得妻子这么在意彼此的关系,要不是婚姻死气沉沉、两人疲于经营,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可现在自己道歉了、悔改了,也尽力改善情感了,为什么妻子还是状态疯魔、痛苦不堪,导致家庭陷入混乱?他们不明白,有些伤口不是简单的道歉就能愈合,有些信任一旦破碎就很难重建。
这种无法释怀,叫做心有不甘。
你一方面觉得自己对出轨老公的爱意有限,但另一方面自身的痛苦又无法消停。千头万绪最终汇成一句话:“就算我忽视了你,你也不能爱别人啊!“这句话里藏着多少未被满足的期待,多少未被看见的委屈。就像小时候的玩具可以自己不玩,但绝不允许别人碰,这种占有欲与爱情无关,与自尊有关。
你们也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现实原因无法分开,可强行在一起生活也是相互折磨。他的出轨就像是对你的羞辱,让你无法面对与之相关的一切。共同的朋友圈、常去的餐厅、甚至某个电视剧里的情节,都可能成为刺痛你的针。生活变成了雷区,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你不甘心,你不断逼问他自己比第三者到底差在哪里;
你放不下,无法接受他对你和对外面那个女人的两副面孔;
你疯狂折腾,表面上说是因为无法信任他,实际上是你不再喜欢自己。
这些行为背后,都是一个试图找回尊严的灵魂在挣扎。你像是在通过折磨他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通过他的痛苦来感受自己的重要。
说到底,比起情感受伤,不如说你是因为自我价值受损,才久久无法走出被出轨的情感阴霾。他的出轨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出了你内心最深处的自我怀疑。你开始怀疑自己的魅力,怀疑自己的价值,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让你深陷执念的甚至不是他的背叛,而是你被打压的自尊心、被夺走的自我认可。那个曾经自信的你,在出轨事件中迷失了方向。你不再确定自己是谁,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甚至不再认可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面对男人的出轨、婚姻的破碎心有不甘,却不知道该如何跟他重塑信任、疗愈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不妨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沟通,让我来帮你找出你们夫妻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给你实用的方向和建议。
2.戒断反应型
说实话,大部分人和自己的伴侣都有真感情,仅仅是因为不甘心而多年走不出被出轨之痛的情况,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失去了一个深爱的人,一段珍视的关系,一个曾经坚信不疑的未来。这种失去带来的空虚感,就像身体被硬生生挖走了一块。
你会发现往往都是那些过去和丈夫爱得越深、关系越好的女人,越难从出轨事件中恢复,遭受着越绵长的痛苦。因为她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伴侣,更是那个相信爱情的自己。那些共同编织的梦想,那些一起规划的未来,那些深信不疑的誓言,都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很多人以为情绪只是心理感受,实际上它更是生理反应。科学家通过脑部扫描发现,心碎时的脑部活动与身体疼痛时的脑部活动惊人地相似。这就是为什么被背叛会让人感到胸口真的在痛,为什么想到出轨场景时会胃部抽搐,为什么长时间的痛苦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爱情、愤怒、怨恨、受伤的感觉,它们不是只存在你脑海里,不仅仅是你想象出来的产物,它更会反应在生理上。你的心跳会加速,血压会升高,睡眠会紊乱,甚至会出现应激障碍的症状。这些生理反应如此真实,以至于单靠理智很难控制。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所有极度强烈的感情都抱着谨慎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当情感和情绪推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它非常不健康,它会产生和du品一般的效应——有极乐享受,就有戒断反应。那些曾经让你觉得活着真好的瞬间,现在都变成了让你痛苦不堪的回忆。
所有的感情和婚姻也是一样,有狂喜才有剧痛。你曾经多么为他的惊喜礼物而开心,现在就多么为他的谎言而心痛;你曾经多么为他的体贴入微而感动,现在就多么为他的冷漠而心寒。这种对比让痛苦变得格外尖锐。
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发现:往往是那些从一开始两人就有意识的去爱得温和、爱得中性、爱得平静甚至有些平淡的夫妇,才能收获长久的幸福婚姻。因为他们的关系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而不是依赖剧烈的情感波动来证明爱的存在。
细水才能长流,那些前期爱得轰轰烈烈,好似天天都是热恋期、甜起来腻死人、吵起来互相羞辱的伴侣,同时也冒着让彼此的情绪陷入剧烈波动的风险,在以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这种过山车式的情感体验,虽然刺激,却难以持久。
两个不健康的人,或许连真正去爱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爱的长久?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会不断索求爱的证明,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会过度依赖对方的认可,这样的组合注定充满艰辛。
更何况,婚姻本质上是一种求长久、求稳定的关系——初期调子起的越高,长期抗挫折能力就越差。当热恋期的荷尔蒙消退,当生活的琐碎磨平浪漫,那些建立在激情基础上的关系就容易出现裂痕。
这种完美到不真实的感情一旦遭遇风雨,你的情绪当然会大起大落,长久都无法平静。因为你失去的不仅是一段关系,更是你对爱情的全部信仰。这种崩塌是毁灭性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建。
这也是王力宏在自己的纪录片中说到的戒断反应。戒掉一段深刻的情感联系,就像戒掉一种让人上瘾的物质,需要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你会出现情绪波动、失眠、食欲改变等各种症状,这些都是正常的戒断反应。
你们过去越是相爱、两人的婚姻越是美好,现在你面对出轨的他就越痛。因为每一个美好的回忆都变成了讽刺,每一个曾经的誓言都变成了谎言,每一个信任的瞬间都变成了愚蠢的证据。
你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他能做出这样的事?为什么他愿意这样伤害你?为什么他连这么好的婚姻都不珍惜?
这些问题像循环播放的磁带,在你脑海中反复出现,消耗着你的精力,侵蚀着你的理智。
你对爱情的信念亦被击溃:
难道以前他对你的感情都是装出来的吗?如果这都不算爱,还有什么值得你相信?
这种信仰危机可能比关系本身破裂更让人痛苦,因为它动摇了你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这一种无法释怀,是因为你的身体和感情都处于戒断反应。戒烟戒酒有多不容易,你此刻戒掉痛苦和执念就有多难。这不是软弱,而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需要时间和正确的方法来度过。
二、 离婚能让你释怀吗?
不管你是因为不甘心,还是承受着戒断反应,我想你都考虑过放弃。在那些无法入睡的深夜,在那些强颜欢笑的白天,离婚这个选项一定在你脑海中出现过无数次。它像是一个诱人的逃生出口,承诺带你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
你大喜大悲,他忽冷忽热,婚姻时好时坏。这种不确定感折磨着你的神经,消耗着你的能量。你像是在坐情感过山车,时而看到希望的曙光,时而坠入绝望的深渊。这种反复不定的状态,比持续的痛苦更让人疲惫。
你不愿再这样下去,不想用他的错误惩罚自己……离婚好像一根救命稻草,仿佛能把你从苦海中救起。你想象着离婚后的生活:再也没有猜忌,再也没有等待,再也没有心痛。这种想象给你暂时的慰藉,让你有勇气继续面对明天。
很遗憾的告诉你:
如果你以为离婚能够帮你释怀,最后一定会失望。因为离婚解决的是法律上的关系,却解决不了情感上的联结。那张离婚证书可以结束你们的婚姻,却结束不了你的爱、你的恨、你的不舍与你的伤痛。
这么说吧,真心想要离婚的人几乎没有难以释怀的烦恼,她的第一选择就是立刻赶往民政局先把婚离了。其它的事,离了再说。这种果断来自于内心的确定,而不是情绪的冲动。她们清楚地知道这段关系已经死亡,继续停留只会浪费更多生命。
但凡心里有些留恋,也做不到如此杀伐果断。你的犹豫和痛苦恰恰证明,这段关系对你而言还有意义,这个人对你来说还有分量。强迫自己离开一个还在乎的人,这种割裂只会带来更深的创伤。
正因为离婚是你最不愿考虑的选择,你才会在面对他时难过挣扎、难以释怀。你潜意识里知道接下来你们还会继续纠缠,你宁可困在原地,也不希望和他就此结束。这种矛盾心理让你进退两难,既无法安心留下,又无法决心离开。
你对老公出轨难以释怀的根本原因,本就是你打心底里不愿放弃婚姻。这个认知可能让你感到沮丧,甚至自我怀疑。但请理解,不愿放弃一段长期关系是人类的天性,这并不意味着你软弱,只意味着你珍视承诺。
让你离婚等同于让你做你自己最不愿意做的事情,除了让你感觉更糟以外,没有任何作用。这就像强迫一个恐高的人去跳伞,不仅不能治愈恐惧,反而可能造成更深的心理创伤。
更重要的是,离婚不但解决不了你眼前已有的问题,还会制造更多问题。你要面对经济的压力、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社会眼光的评判、以及重新开始的不确定性。这些现实问题可能让你的处境雪上加霜。
假如你无法释怀是因为心有不甘,那么离婚并不会提升你的自我价值感,也无法让你找回对自己的认可。相反,在社会普遍将离婚视为“失败”的语境下,你可能要承受额外的羞耻感和自我怀疑。
而且以当前大多数离婚女性受到的待遇来看,你很有可能只会收到更低的社会评价、名誉及自尊心遭到更深的伤害。虽然这种不公平令人愤慨,但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决定是否离婚时,这些现实因素都需要慎重考虑。
对于正在经历戒断反应的女性来说也是一样。离婚并不能加速戒断过程的完成,相反,它可能让这个过程更加艰难。因为你还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要独自面对戒断期的各种症状。
即便离婚本身也许能帮你完成内心某种仪式感,但离婚证最终不过是一纸协议,它无法把你从高峰到低谷的情绪撼动一分。情绪的疗愈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这些都不是一纸证书能够替代的。
况且,离婚还会带来更多问题。你要重新安排生活,重新规划未来,重新定义自己。这些挑战对于正处于情感脆弱期的你来说,可能是难以承受之重。
首先离婚的代价不小,不是每个人都承受的起。没有工作收入的家庭主妇离婚后该怎样生活?孩子离不开爸爸,女人又如何忍心?这些现实考量让很多女性望而却步,继续在痛苦的婚姻中煎熬。
离婚是场乱局——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情感寄托、怎样跟家人交代、未来择偶竞争力、再次幸福的可能性……如果此刻的你连释怀都难以做到,又哪有余力应对种种现实困境?这些实际问题可能比情感痛苦更具体、更紧迫,需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来应对。
从我个人的咨询经验来看:因为离婚而释怀的人,一个也没见过;但匆忙离婚把自己生活搞得更糟的情况,那就太多太多了。她们在离婚后才发现,自己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平静,反而要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经历被背叛的痛苦,不想离婚有无法释怀,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告诉我你的全部遭遇,我会耐心倾听并给出中肯的分析建议,帮助你度过难关。
三、 怎么做你才能释怀?
实话总是不中听: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面对死亡的态度,来消化丈夫出轨的痛苦。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却是最接近真相的比喻。因为出轨确实意味着某种死亡——你们曾经信任的死亡,美好回忆的死亡,对未来的期待的死亡。只有承认这种死亡,才能真正开始重生。
绝症病人被告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会走过五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否认、愤怒、协商拉扯、消沉哀悼、和解接受。这个模型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提出,原本用于描述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后来被发现适用于各种重大丧失的应对过程。
出轨何尝不是你们婚姻前半程的死亡证明?只有一道道迈过这五道悲痛之坎,你们的感情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过程无法跳过,无法缩短,只能一步一步走完。试图绕过某个阶段,只会让这个过程更加漫长。
第一阶段:否认——“不会是我!”(“Not me!”)
绝症病人确诊后,自己和家人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难以置信。他们跑许多家医院、找不同的专家,重复确认检查结果,拒绝接受现实。这种否认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人们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有个缓冲的机会。
他们的心声是:“不可能是我!一定是弄错了!”
如果你遭遇过丈夫出轨,这种感觉对你来说一定很熟悉。那个曾经最亲密的人突然变得陌生,那个看似牢固的关系瞬间崩塌,这种颠覆性的事实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光是接受他出轨已成定局的事实,已经花费了你全身的气力。你要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错误,而是一个彻底改变你们关系的事实。这个事实否定了他过去的承诺,否定了你们的共同回忆,也动摇了你对人性的信任。
你一次次告诉自己:这不可能!是不是我搞错了?如果这一切是在做梦该有多好!
……这种否认可能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每个人接受残酷事实的速度不同,无需为此自责。
甚至在抓到他出轨前,你心里早就有所怀怀疑。只是你不敢相信、不愿接受,才有意无意的忽视种种迹象、处处反常。那些晚归的借口,那些神秘的信息,那些心不在焉的相处,其实你都注意到了,只是选择视而不见。
人在面对巨大痛苦时,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大抵如此,我们否认、逃避、拒绝面对。这是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给自己时间慢慢接受无法立即接受的现实。
第二阶段:愤怒——“为何是我?”(“Why me?”)
你一定听说过,许多重病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脾气特别暴躁。以前好脾气的ta,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种愤怒看似不可理喻,实则是内心深处的呐喊——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对无奈现实的控诉。
当人不得不接受自己将不久于世,会很容易陷入愤怒。这种愤怒可能指向医生:“你们为什么治不好我”;可能指向家人:“你们根本不理解我的痛苦”;也可能指向命运:“为什么偏偏选中我”。
肺癌病人火冒三丈:“我从不抽烟/那么多人抽烟,怎么偏偏只有我倒霉?”
肝癌病人愤愤不平:“我饮食健康从不熬夜热爱运动,死神凭什么找上我?”
被出轨的你同样怒火攻心:“我对婚姻也算尽力,为什么非得是我碰上出轨这种事情?”
这些质问背后,是对公平世界的渴望,是对付出应有回报的期待。当这种基本信念被打破,愤怒是最直接的反应。
心理学里讲,愤怒是第二序列的情绪,它背后的核心感受是无力。你愤怒是因为无法改变现状,无法扭转事实,无法让时间倒流。这种无力感让人恐慌,于是转化为愤怒向外发泄。
病人无力面对即将丧生的痛苦,妻子无力处理丈夫出轨的问题,只能借生气发泄情绪。这种愤怒可能指向出轨的丈夫,可能指向插足的第三者,也可能指向无能的自己。无论指向谁,本质上都是在表达同一种无力。
第三阶段:协商拉扯——“请救救我!”(“Help me!”)
过了自欺欺人和乱发脾气的阶段,重症病人一般会开始和命运“讨价还价”。这是人类面对困境的本能反应——既然无法改变事实,那就尝试改变结果。虽然这种讨价还价往往是一厢情愿,但确实能给绝望中的人带来一丝希望。
寻医问药、报名实验疗法、尝试各种偏方甚至投身宗教信仰……这些都像是在和死神协商拉扯——“请救救我!如果达不到十年生存率,那八年呢?五年?两年?再多几个月?……”每一个协商都是对生命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
女人面对出轨的丈夫也有相似的心理。虽然理性上知道出轨已经发生,但情感上仍然希望找到某种“解药”,让关系恢复如初,让痛苦瞬间消失。
你让丈夫起誓下规、签忠诚协议、或是把财产全转移给自己;
你的情绪好一时坏一时,今天安全感回来了点,明天又开始疯狂查手机;
不久前你才说要重建信任好好过日子,一转眼又控制不住自己,对他责骂羞辱,把两人折磨得越来越灰心。
这些反复无常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进行情感上的“讨价还价”。你希望找到某种方法,让出轨的伤害可以逆转,让破碎的信任可以修复。
你所有的纠缠拉扯、循环往复都是在求救,求喘息、求安心、求给婚姻续命。这种挣扎虽然痛苦,但确是愈合过程中必要的一环。只有经历了充分的协商拉扯,才能真正接受某些无法改变的事实。
第四阶段:消沉哀悼——“由不得我”(“Mourn me.”)
如果求生尝试一一失败,病人通常就不得不“认命”了。这个阶段可能充满绝望,但也可能是转折的开始。当人停止对抗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反而能获得一种奇特的平静。
有人会意志消沉,为“我命由天不由我”感到心酸;
他们甚至停药绝食,希望早日解脱,不愿再为治病做出努力。
但也有人会积极应对,他们花时间哀悼自己的生命——珍惜剩余的时光,吃好喝好,保持每天好心情;
他们甚至规划好身后事,帮家人降少内心痛苦、减轻他们往后的负担与压力。
这两种态度的区别不在于面对的事实不同,而在于选择如何面对这相同的事实。
面对丈夫出轨,妻子也总会经历这一阶段。当所有的争吵、谈判、努力都尝试过后,你会发现有些事实确实无法改变,有些伤痛确实需要时间。
有人破罐子破摔,什么都不想再管,放任丈夫继续出轨的;
有人离婚躺平,抱着侥幸赌一把,猜想自己也许能眼不见心不烦的。
但也有人给自己悲伤的机会,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妥善处理自己压抑消沉的情绪;
这三种选择中,最后一种往往能带来真正的愈合。因为只有承认伤痛的存在,给伤痛足够的空间,才能真正地从伤痛中走出来。
她们接受时间无法倒退的事实,允许自己祭奠婚姻中“死去”的某些东西。这种祭奠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积极的告别。告别那个天真信任的自己,告别那个完美婚姻的幻想,告别那个以为爱能战胜一切的信念。
最终谷底反弹、找回自己、再次相爱、之后婚姻越过越好的,总是大有人在。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她们允许自己充分体验和表达悲伤,而不是试图跳过或压抑这个阶段。
第五阶段:和解接受——“放过自我”(“Take me.”)
这一阶段没有什么展开解释的必要,不过就是它的字面意义。但达到这个阶段的过程,却需要走过千山万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一个自然成熟的结果。
不管是面对死亡还是消化老公出轨,人到最后总会放过自己,也只能放过自己。这种放过不是认输,而是理解;不是放弃,而是接纳;不是忘记,而是重新诠释。
但这份释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些人直到生命尽头也没能接受自己行将就木的事实,让自己在戾气和怨气中逝去。有些人则在经历痛苦挣扎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己和世界达成了和解。
作为妻子,你又想在丈夫出轨这事上滞留多久,要在痛苦中浪费自己多少生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愈合速度不同。但你可以选择是主动走过这个过程,还是被动地被这个过程折磨。
爱人的背叛,让我们被迫面对曾经那份爱情信念的死亡。我们只能脚踏实地的把否认、愤怒、拉扯、哀悼一步步走完,才能抵达与自己和解的目的地、获得心灵救赎。试图跳过任何一步,都会让这个过程更加漫长。
你也许会说:
这些我都经历过呀!我拒绝相信他出轨的事实、发火发了无数次、协议约定也签过、低落消沉更是家常便饭……为什么我就是没法和解接受呢?
因为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你可能今天到达了接受的阶段,明天又退行到愤怒的阶段。这种反复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责备自己。
因为你只是进一步退两步,并没有真的往前走。就像在迷宫中摸索,每次以为找到了出口,结果发现又回到了原点。这种挫败感可能让你想要放弃,但请记住,每一次尝试都在让你更熟悉这个迷宫。
是的,表面上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的症状你占全了,可实际上你一直卡在第一步。你的意识可能已经接受了事实,但潜意识还在拒绝。你的理性可能已经理解了一切,但情感还在抵抗。
无论你怎么哭怎么闹、怎么拿离婚要挟怎么装洒脱,你内心深处的希望始终都是同一个:
“如果能回到从前他没出过轨的日子,该有多好?”
这个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你无法真正面对现实。你所有的努力都指向让时间倒流,而不是面向未来重建。
但时间无法倒退,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你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那个“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无论你多么渴望,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不过,那个你想回到的过去,真的那么好吗?仔细回想,在出轨发生前,你们的婚姻可能已经出现了裂痕。那些被忽略的沟通,那些被压抑的不满,那些日渐减少的亲密,其实都是预警信号。
如果它那么完美,又怎么会走到一方出轨的地步呢?出轨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理解这一点不是为了为出轨开脱,而是为了更客观地看待你们的关系。
你要去的不是那个藏着雷的过去,而是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可能包括修复后的婚姻,也可能包括离婚后的新生活。但无论如何,它都应该是一个更真实、更健康、更适合你的选择。
我知道,当你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的时候有多痛苦、多无助,最让人难过的从来就不是离婚,而是离不开又过不好。这种悬在半空的状态最消耗人的精力和希望。你既无法享受单身的自由,也无法体验婚姻的幸福,卡在中间无所适从。
别再一个人硬撑了,现在就点击下方卡片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我会帮你找出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教你如何尽快走出痛苦。
先让自己接受现实,逐步完成自我疗愈的五个步骤,你心中的那根刺总有天会消化吸收,成为爱的养分。这根刺现在让你疼痛难忍,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正确的处理,它可能变成你人生智慧的组成部分。
最后想说:不管你在婚姻里爱得多一点少一点,面对丈夫出轨各有各的难以释怀。每个人的痛苦都是真实而独特的,不必与他人比较,也不必苛责自己。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离婚不仅无法帮你迈过情绪这道坎,反而会给你制造更多障碍。除非你已经完成了情感上的分离,否则法律上的离婚只会增加你的负担。
面对丈夫出轨事实的妻子,在某种程度上痛苦得如同命不久矣的绝症病人,两者的情绪波澜何其相似。这种类比不是为了夸大痛苦,而是为了让你理解自己反应的正常性。你所经历的是重大创伤事件,需要时间和专业支持来愈合。
好消息是,我们也许无法逃离死亡,但一定走得出情伤。人类的心灵有着惊人的恢复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和支持,总能找到重生的力量。
面对丈夫出轨想要释怀,你自己先得move on.(向前走)这一步可能很艰难,但每向前一步,你就离痛苦远一步,离自由近一步。那个真正释怀的自己,正在前方等待与你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