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劝退师机构:怎么反击小三,让渣男和小三受到惩罚?
小三劝退师机构:怎么反击小三,让渣男和小三受到惩罚?
如何报复小三,应该是每个原配心里最想做的事情了。每个原配来找我咨询的时候,往往都会和我聊到这件事,那就是报复。想过很多种办法,像上面这样的公开出轨事情,或者是让她失去工作,或者是让她的父母永远抬不起头来……这些念头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反复盘旋,仿佛只有让对方付出同等甚至更惨痛的代价,才能稍稍平息内心的屈辱与不甘。然而,真正付诸行动之后,那份期待中的解脱感却往往迟迟不至,反而带来更深的迷茫与空虚。
一、凌晨两点,趁前夫熟睡青青翻出他的手机,拍了十来张各个角度的“床照”,然后在微信中搜寻到他现任妻子的名字,将这些照片一一发送。如果不出意外,明天他们俩必定是一场狂风骤雨,而自已,终于能彻底报复那个女人!那一刻,她的心跳得又快又重,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既有报复的快意,也有隐隐的不安。她反复检查发送状态,确认每张照片都成功送达,这才长长舒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积压已久的大石。这个男人是青青的前夫,两个人是大学同学,结婚12年,彼此工作稳定收入不低,有个10岁的女儿,原本生活很幸福。那些年他们一起奋斗,一起规划未来,从租住的单间到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从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点点滴滴都曾是那么真实而温暖。
可是,一苦心经营的家庭,却被老公公司一个刚毕业的小丫头亲手毁了,小三是97年的,跟前夫相识的时候不过23岁,不算特别漂亮,却是个典型的绿茶。她总是装作天真无辜,却在暗地里步步为营,用年轻的身体和刻意的崇拜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家庭的根基。前夫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每天铺天盖地的KPI考核,压力很大。这些青青都意识到了,能给的包容和体贴青青都给了,但他还是败在那个绿茶的精心设计下。她记得他曾抱怨过工作的疲惫,生活的枯燥,她却以为那只是中年男人偶尔的牢骚,从未想过他会真的转身投向另一个女人的怀抱。
在老公眼里,小三简单善良,不会发脾气,随便买个小礼物就能开心一天;在她面前,整个人都是放松的,没压力。不用谈孩子期末成绩,不用谈柴米油盐,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吃喝玩乐、翻云覆雨。他却忘了,那些不谈柴米油盐的轻松,正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默默承担了所有生活重担的基础上。老公说,这个女孩让他年轻了,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跟青青在一起,只是过日子,每天都是生活琐事,单调乏味。可他是否想过,那些他厌倦的琐碎,正是婚姻最真实的模样,是两个人共同筑建的生活本身?
得知老公出轨后,为了孩子青青并不想离婚。她试图挽回,试图沟通,甚至开始改变自己,学习新的菜式,安排家庭旅行,希望重新点燃彼此的感情。老公呢,为了能甩掉青青,无所不用其极,一开始是冷暴力,不理我,不回家,青青都忍了。后来老公居然大摇大摆地领着绿茶回家,就住在隔壁屋里,让青青听他们亲热的声音,无耻肮脏至极。那些夜晚,她抱着女儿蜷缩在床角,听着隔壁传来的笑声,感觉自己的尊严被一寸寸碾碎。后来青青只能妥协。被他抛弃的时候青青就想,在自已身上经历的种种痛苦,终有一天要让他和绿茶加倍偿还。
青青非常清楚,任何一对情侣,一旦步入婚姻殿堂,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境况,都不能保持谈恋爱的心态,这些琐碎无时无刻不在向对方发起攻击,只是有的人能扛下来,有的人会逃避。青青笃定,如果老公是为激情跟她在一起的,那么激情退却后,一定会出现矛盾。自已要报复,看着他们分崩离析。她太了解婚姻的本质了,那些浪漫终究会败给现实,当小三也变成妻子,当她也要面对公婆的挑剔、家务的繁琐、经济的压力时,那个曾经“简单善良”的形象还能维持多久?
跟前夫离婚后,老公果然猴急地娶了绿茶回家,青青则是找各种理由跟他维持联系,态度和缓,只等时机。她时常以女儿需要父亲参与成长为由,创造见面机会,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心却在默默计算着时机。几个月过后,在朋友那里得知绿茶怀孕了。后来女儿过生日,青青以此为理由邀请前夫来家里为女儿庆生,言谈中他表露出婚后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绿茶怀孕后特别作,跟公婆的相处也是矛盾重重。听到这些,青青内心冷笑,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的婚姻已经开始出现裂痕。
青青趁机让他多喝了几杯,女儿睡觉后,便搀扶他进了青青的房间。其实我们啥都没做,只是摆摆样子而已,但是已经能够让他们俩鸡犬不宁。她细心布置了现场,散落的衣物,凌乱的床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就是要制造出最逼真的效果。第二天凌晨两个人还没起床,绿茶的电话就过来了,电话那边歇斯底里,哭骂着要离婚、要引产。那尖锐的哭喊声透过话筒传来,青青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等待已久的审判终于来临。
前夫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看他们这个样子青青真的解恨极了。这两天前夫应该是被那女的搞得焦头烂额了,恼羞成怒后给青青发消息说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让青青小心。青青觉得只是把自己承受过的苦痛让他们再经历一次而已,难道错了吗?她反复问自己,这场精心策划的报复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讨回公道,还是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者?
青青问我:拉拉,其实当我发完之后,我当下是有快感的,但是等我慢慢回过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并不快乐,曾经的我已经报复之后我就解脱了,但是事实上痛苦依然在,我到底是怎么了?她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困惑与疲惫,那种复仇后的空虚感像潮水般涌来,淹没了短暂的快意。
二、无论是娱乐圈相关还是各大情感论坛,只要随便逛逛你便会发现,有关直小三的帖子,总是会被顶的很高。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数在婚姻中受伤的女性的共同心声,她们在虚拟空间里寻找共鸣,寻求支持,也渴望找到复仇的方法。无论是「打小三」还是「撕小三」,类似的视频,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这些内容往往能迅速引爆舆论,获得成千上万的点赞和转发。甚至于在某音或是快手上,这些还变成了财富密码。有人拿报复小三编段子,来直播带货了,并且意外的还挺受欢迎,愿意为此买单的人可不在少数。这些内容创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原配们的痛点和情绪,将她们的愤怒转化为流量和收益。
在豆瓣里,也有一些专门为了“撕小三”而创建出来的小组存在。这些小组成为许多原配们的情感宣泄口和情报交换站,她们在这里分享各自的故事,互相出谋划策。比如说「打垮小三」「小三去死团」「第三者是贱人」等,聚集在这里的,大多数是曾经遭遇或者正在遭遇小三的“原配”,她们对小三痛恨至极,想要用尽全力去报复惩罚对方。有人在这里分享自己的人肉小技巧,包教包会的帮原配们扒小三;这些教程详细到令人咋舌,从社交媒体信息挖掘到行踪轨迹分析,应有尽有。有人在这里留下小三的个人信息,希望有人跟自己互助网暴小三;她们希望通过舆论的力量让小三身败名裂,在社会上无处容身。
甚至有人在这里招募私家侦探,私家打手,想要以此来惩罚小三,这种极端的方式虽然风险很大,但对于一些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原配来说,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在这个小组里,我还看到有人提及“二奶杀手”。这是一个职业抓奸的民间组织,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他们的行事作风彪悍而直接,往往能拿到最直接的证据,但也游走在法律的边缘。除去负责调查婚外情,帮助原配们搜寻证据之外,这个组织最受欢迎的一点其实是,她们面对小三的态度——以暴制暴,只要抓到就是一顿毒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不合法,却在情感上给了原配们极大的宣泄。
所有人都知道,打人不好骂人不好,但如果被打的人是一个小三,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那种特定的情境下,道德评判似乎超越了法律界限,情绪宣泄取代了理性思考。看得出来,大家对于小三的恨真的是深入骨髓,这种恨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谴责,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情绪宣泄。当然无论是厌恶还是辱骂小三,这当然也没什么问题,她们确实是应该挨骂的人渣。破坏他人家庭的行为,无论在哪个文化背景下,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但我看的越多却越发现,就像前面直播带货那样,大家对于小三厌恶的情绪,即使你不说,一些商家们也能狠狠的拿捏,只要是讨论小三的小组里,你都能随处可见那种“小三劝退师”“斩桃花”等歪门邪道的大师身影。这些所谓的“大师”往往打着传统文化或心理学的旗号,收取高昂的费用,承诺能够帮助原配们赶走小三,挽回婚姻。上钩的人还真的不少,一些人对于小三的恨意,甚至是到了只要能够惩罚到小三,不管方法靠不靠谱,她们好像都想要去试试看。这种 desperation 让她们容易成为各种骗局的目标,在原本的伤痛之上再添经济损失。
每天在网上我们都能看到撕小三的帖子,大家为了干掉小三报复小三,费劲了心神绞尽了脑汁,从人肉搜索到舆论施压,从工作单位到社交圈子,全方位地进行围剿。但说了这么多来来回回都是原配撕小三的故事,越想是不是越觉得少了什么人?中间的那个渣男呢?他怎么就像隐身了一样?在所有这些复仇的故事中,男人往往成了背景板,他们的责任被轻轻带过,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那个外来的入侵者。
无人问津,无人提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值得深思,为什么在出轨事件中,女性第三者总是承受更多的舆论谴责和道德审判?活该因为做小三而被打吗?是的,她确实活该。明知对方有家庭还介入,这种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值得同情。她的错我们已经说过一千遍一万遍了,但在出轨中错的不止是小三不是吗?还有劈腿的渣男,但他们却好像常常被人遗忘。这种选择性的聚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深植于社会文化中的性别偏见。
或许这便是这么多年来,小三在拉仇恨方面总是这么一骑绝尘的原因。因为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赋予更多的道德期待,而当另一个女性破坏了这种期待时,她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每一个挨打的小三背后,都还躲藏着一个被大家忽视的怂逼渣男。他们享受着齐人之福,却在东窗事发后往往选择隐身,让两个女人相互撕扯,自己则安然脱身。
三、那有报复成功的吗?(毕竟这是很多人想要看到的结果)这个问题背后,是无数在婚姻中受伤的女性最真实的期待,她们渴望看到正义得到伸张,渴望自己的痛苦有人理解,更渴望那些破坏他们家庭的人付出代价。青青是一年前知道老公出轨的,也是该死的手机里发现的。那天晚上,她本来只是想用他的手机查个资料,却意外看到了那些露骨的聊天记录,那一刻,她的世界瞬间崩塌。青青不哭也不闹,半夜3点多,打电话给她婆婆,说她儿子做下不要脸的事,她要离婚。这个决定做得果断而决绝,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
婆婆当时就睡不着了,立即给青青老公打电话,在电话骂了他。婆婆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激烈,这或许是因为青青平时对公婆的孝顺赢得了他们的心,也或许是因为老人传统观念中对家庭完整的重视。青青老公说,他妈妈差点心脏病发作,指责刘青不该晚上打电话给他爸妈。面对母亲的震怒,他显然慌了阵脚,这种来自最亲近的人的谴责往往最具杀伤力。青青跟我说:我如果和他离婚了,我婆婆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怕她心脏病发作吗?再说他要是孝顺就不应该做下这些不要脸的事。在她看来,既然对方先破坏了家庭的根基,那么她也没有必要再为对方的家人考虑太多。在我看来,老公做了错事,千万不要跟自己家里人说,那样只会让自己家人担心,你们应该告诉老公那边的人,让他们担心去!这种策略看似冷酷,实则精准地抓住了对方的软肋。
青青第二天一大早没让老公去上班,她买了火车票要和老公回老家办离婚。这个举动彻底击溃了老公的心理防线,他没想到青青会如此决绝。青青老公看青青玩真的,急了,最后跪下求青青,当着青青的面打电话给三说以后不联系,然后电话微信拉黑三。那一刻,他所有的骄傲和伪装都土崩瓦解,只剩下最原始的恐惧和悔恨。青青让老公跪了一上午,然后同意不离婚。这个惩罚既保留了婚姻的形式,又彻底扭转了双方在关系中的权力格局。
但是你以为这就是完了吗?NO!对青青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复仇对象还在逍遥法外。青青说:三还没付出代价,怎么可能完!她的声音里带着冰冷的决心,那种被背叛的伤痛已经转化为坚定的复仇意志。第二天,青青找人查了小三的住址、单位,然后把三的劣迹打印出来,印刷好,让发传单的人在三的办公室和三老公上班的周围散发。这个做法既精准又狠辣,直接打击了小三最在意的社会形象和家庭关系。
青青说:当然我把我老公的名字和特征都隐藏了,既然我还没离婚,那也不想让自己日子过不下去。这个细节显示了她深思熟虑的一面,在复仇的同时仍然保持清醒,不让自己陷入更复杂的局面。第二天,小三就给青青打电话,求青青别这么做了,还让青青老公劝她,青青直接扇了老公一个耳光,如果还有下次,自已就堵大街上打她,拍视频发网上让大家看看。这个耳光是打给两个人看的,既警告了老公不要再插手,也让电话那头的小三明白她的决心。
青青老公再也不敢为这个事求情了,青青呢,这边报复小三,那边对老公和没出事前一样。这种分裂的态度需要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却波涛汹涌。当然我心里很难受,真的,这个男人欺骗了自已,让自已洗干净和他睡做不到,但是如果不想离婚,就得这样做,不过也是那次之后,青青明白了,其实人心要治愈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看你自己需要什么。这种领悟带着血泪的痕迹,是经历过极致痛苦后的清醒。
后来三的老公和她离婚了,小三说,我现在净身出户,在这个城市也呆不下去了,我已经为我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你还要怎样?这句话里带着绝望和认命,她终于体会到了青青曾经经历过的痛苦。青青告诉小三,做了错事就是要付出代价,我只是来告诉你这个道理,你现在懂了,也痛了,我就舒服了高兴了,你麻溜滚吧。这场对话为整个复仇画上了句号,青青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小三体会到了同等的痛苦。
青青在这一切结束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帮助,现在跟她老公过得还可以,至少她趁这次机会,把家里的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了。这个实际的结果或许比情感上的修复更重要,在现实的婚姻中,经济权力往往意味着话语权和安全感。青青之所以会报复成功,我认为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她在事件一爆出的时候就果断下手,这个时候,老公内心还是存有愧疚的,她做的一些事,老公都还能积极配合;第二,她并没有对老公赶尽杀绝,她决定不离婚的时候,就没有再和老公提起这件事,而是让老公和她站在同一条战线。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种精准的拿捏既达到了报复的目的,又保住了婚姻的形式,可谓现实层面的“完美”复仇。
四、夫妻感情破裂的人,90%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报复心理。这种心理源于深深的受伤感,觉得自己付出的感情、青春和信任都被辜负了,迫切需要让对方也尝到同等的痛苦。在报复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会获得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来自于权力的反转,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加者,从被动变成了主动。这种快感会让你误以为自己是快乐的,是在获得一种减轻痛苦的感觉。但就像饮酒止渴,短暂的麻痹过后是更深的空虚。
其实报复的行为,是转移自己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它将你的焦点从内心的伤痛转向外部的行动,让你暂时不用面对那些最痛苦的核心问题。如果你不选择报复,要自己化解掉内心的痛苦,需要直面这件事,还需要解决掉彼此关系里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但也是真正走出阴影的唯一途径。
你有资格恨,当然也有资格报复。被伤害的人有权利愤怒,有权利想要讨回公道。只是,如果你是个泼辣的狠角色,这会儿根本不会来问我。那些真正能下狠手的人,早就悄无声息地行动了,不会在咨询室里犹豫徘徊。想报复的,早就悄无声息地把资料发网上,那些对婚外情深恶痛绝、嫉小三如仇的网友们,不出一天就能把她的照片住址电话单位身份证信息人肉得彻彻底底。网络的暴力往往比个人的报复更彻底,更无情。
如果小三已婚,那她老公也很快就会收到匿名邮件,在一张张照片中亲眼目睹自己妻子如何给他将一顶绿帽子戴得罄竹难书。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往往能造成最直接的伤害。真正的狠角色,个个都是“人狠话不多”。她们行动果决,不留余地,也不会在事后反复纠结。而那些犹豫着、迟疑着来问我的女人,其实内心都是软的。她们的善良让她们无法完全放下道德约束,她们的柔软让她们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会刺痛自己。
一个人性里有善良和柔软打底的人,很难逼迫自己去做狠事。即使做了,也会在事后承受良心的拷问和情绪的反复。我从不劝人当圣人。在现实的情感创伤面前,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往往苍白无力。那句著名的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那是菩萨境界,不适用于我等凡人。我们只是血肉之躯,有着最真实的爱恨情仇。
我们凡夫俗子,相比“以德报怨”,更想“以牙还牙”。这种最原始的公义观念深植人心,觉得只有让对方尝到同等的痛苦,才算真正的公平。比起“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想说“不知我的苦,就别劝我大度”。没有经历过那种切肤之痛的人,确实很难理解那种被背叛的绝望和愤怒。我理解任何一个经历过背叛伤害,被枕边人欺骗甚至暗算的女人,任她如何强大,内心的痛都无法在短期内一笔勾销。那种伤害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更是对自我价值和世界观的全面颠覆。
女人对小三的怨毒,也是对男人的余恨。很多时候,对小三的愤怒是一种转移,因为对那个曾经爱过的男人,恨中也带着未尽的感情,反而更难直接面对。离婚是最决绝的方式。终结婚姻,一刀两断。但这不意味着恨意已平。法律上的分离不能立刻带走情感上的羁绊,那些共同生活的记忆、习惯的痕迹,都需要时间慢慢淡化。
但这里面有一点无比现实的区别:女人报复小三,和报复男人,不是一回事。对小三的报复往往能得到社会的默许甚至支持,而对男人的报复却要面对更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所有下不了狠手报复男人的女人,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还想和他继续过。无论是为了孩子、经济还是残存的感情,这个婚姻还有继续的价值。要么顾及他是孩子爹。血缘的纽带让女人无法彻底割舍,毕竟他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是啊,这看上去多么不公。受伤最深的人,却要承担最多的顾虑和束缚。婚姻中,背叛的人,原本就该受到惩罚。可孩子,是每个母亲的软肋。母亲的本能让她不得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未来。到头来,受伤的一方,还要为那个犯错的考虑这些。这种不对等的处境往往让女人陷入更深的无力感。
《三十而已》大结束的时候,为什么让观众忿忿地抱怨不够爽?因为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憋屈,没有那么多快意恩仇的完美结局。被破坏了婚姻、失去了原有一切的顾佳,还要帮渣男收拾残局,偿还债务。这种情节设置虽然不“爽”,却更贴近生活的复杂性。难道不该借机让渣男一败涂地,一臭万年,永无出头之日,把牢底坐穿?观众期待的理想报复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因为真实的人生充满了各种牵绊和妥协。
她不会那么做,因为他们之间还有牵绊。那些共同经历过的岁月,共同养育的孩子,都是无法一刀两断的连结。不爽,是因为牵绊,因为那些丝丝连连。这些连结让简单的爱恨变得复杂,让快意恩仇变得不可能。这就是现实。恨也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连结。最难的往往不是恨,而是在恨中还有未尽的感情,在伤害中还有舍不得的回忆。
报复这件事,要么狠得彻底,要么断得甘愿,要么走得决绝。不同的性格和处境决定了不同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一种都是不同姿态的报复。无论你选哪一种,都愿你最终幸福,并心安。在经历所有的痛苦和挣扎后,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继续前行的力量,那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报复——活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