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人生哲学 > 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

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

2017-06-22 09:09:33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
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


  “国学”这个概念其实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我们没打赢西方人,这时候大家就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没打赢?思考的结论之一就是西方的技术很好,所以我们开始向西方学习。清政府开始搞洋务运动,很多留学生被公派到西方学习,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的批判。但是当时也有思想家提出: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就不需要国学了呢?所以这时就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中,一直是没有“国学”这个概念的,直到近代才出现了这一概念。可惜的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传承国学,这一讨论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但是到了今天,情况发生了改变,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像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大讲堂。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国学,我就曾经被邀请去给“家长学校”上国学课,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国学的智慧,国学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体悟、践行,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我就要把国学智慧和幸福人生结合起来讲,从国学的角度看看什么是幸福人生。

  

  幸福源自心灵

  西方人生哲学一直很重视“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术”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像大学里,技术方面的一些课程都很热,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我们对“道”很陌生。“术”层面的快乐与“道”层面的快乐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很需要在道的层面来研究幸福感。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道”。从字面上看,“道”是路的意思,就是说“道”研究的东西是路径问题。比如我从杭州到嘉兴,先要问清楚走哪条路,人生也是这样。我们中很多人以为幸福感是和财富多寡相挂钩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幸福和财富并没有多大关系。人生道路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走错了路,要走正确的道路。幸福与财富没有直接的因果必然性,幸福感是心灵层面的东西,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至于心灵方面什么东西带给我们幸福感,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一说,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儒、道、佛的快乐之道。事实上,今天西方学界最关注的除了兵家的谋略思想外,也正是儒(新儒家)、道(新道家)、佛(中国禅)的智慧。儒家强调的“道”是道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家强调的“道”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强调的“道”是觉悟,佛教的“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儒家认为幸福感是由德带来的,一个有德的人才是幸福的。儒家一直很推崇“德”,甚至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就不可能在世上立足。道家跟儒家又不一样,道家崇尚自然,认为自然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佛家的快乐之道则是做一个觉悟者,快乐跟金银财富、官爵名号等都没有关系。所以你看,儒、道、佛三教都认为幸福是心灵的东西,跟身外之物没什么关系。

  

  儒家的快乐之道

  我们先来看儒家。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儒家认为君子是快乐的,小人才不快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同时,仁者又是有自制力的,不会被外界所诱惑。占有什么并不会快乐,而心灵深处有德性,才是快乐的。儒家推崇孔颜之乐,“孔颜之乐”的境界主要是与天地万物同体之乐。其方法是直接从心上去体认“仁”、“时”、“道”、“自然”,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直接、自然、活泼、洒落、自由。财富也好、权力也好,并不一定带给人快乐,但如果有德性,并以此感动别人,那一定会有幸福感。这实际上给出了对快乐理解的结论:快乐是心灵的东西,财富并不一定给人带来快乐。这是儒家对于快乐之道的总原则。

  儒家同时认为和谐的人生是有幸福感的。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则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具体怎么和谐?孔子对此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君子和而不同”,二是“君子和而不流”。很多人喜欢抱怨,并不懂得抱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儒家告诉我们,和谐的人际关系不靠抱怨来营造,对待他人要有包容之心,有容乃大,但是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对不认同的人与事就不能“流”于一体,不能“同流合污”。我们现在在向全世界推讲儒家的“和”的思想,“和”的观念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和”是儒家关于处世方面的快乐原则。

  儒家还说获取幸福感需要中庸。但是我们今天对“中庸”这一概念误解颇多,比如认为中庸会让人变得平庸。其实中庸不是平庸,而是平衡。庸者,以中为用,所以孔子说:“过犹不及。”就是要平衡好各类关系。孔子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意思是给别人好的利益,对自己没有牺牲损害;做事任劳,还要任怨;欲则可以,不可过分贪求;心胸宽大,不骄傲;要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所以要平衡好各种关系,不要走极端,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快乐原则。

  儒家很强调“德”,认为“德”是快乐的源泉,这个“德”包括“仁者无忧”的德性,包括“以和为贵”的德性,包括“中庸”的德性。

  

  道家的快乐之道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李约瑟认为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道家的快乐逻辑是从自然到当然,从当然到释然,从释然到怡然。这是道家快乐之道的总原则。

  现在大家都对环保非常重视,我们要尊重自然,要形成一种生存哲学——反自然的生存行为永远不要有。对自然不要有反自然的行为,对自己也不要有反自然的行为,比如熬夜啊什么的不要有。人做了违反自然的事情肯定是不快乐的,顺从天性、尊重自然,才是快乐之源。万事万物有其自然的规律,饮食之道、为官之道、教养之道等等,都有其规律,我们要遵循这些规律,不要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即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我要说说教养之道,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要孩子按照自己规定的路线走,要把孩子这棵小树苗修剪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不顾孩子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违反自然的事情,是不道德的。再来说说“进取心”的话题,人要往高处走,这是对的,但是不能太执拗,因为成功不仅需要内因,还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当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成功时,就不能钻牛角尖。说到底,处世需要一颗自然平和之心,对待万事万物皆应如此。

  要道法自然,就需要尊重阴阳和谐。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人生亦是如此。我们要懂得阴阳和谐。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句话相当有智慧,这句话的意思是:极大的成就好像有些残缺,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败;最充盈的好像溃决,但它的作用永不穷尽;最笔直的东西好像弯曲,最灵巧的好像笨拙,最善辩的人好像不善言辞;躁动战胜寒冷,冷静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使天下太平安宁。人生需要懂得舍得,舍是阴,得是阳,有舍才有得;人生要学会满足,又要学会不满足,这是一种平衡之美;做事情要能屈能伸,要学会委曲求全,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苏东坡非常赞同老子的观点,他也是一个道法自然、率性而为、洒脱大气的人。你看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晴天、雨天、风时、雨时,他都能泰然处之,懂得欣赏不同的风景。他还在道德经里加了两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勇是阳,怯是阴,智是阳,愚是阴,他非常懂得阴阳和谐的道理。

  和谐的婚姻、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团队、和谐的人生,这些都需要阴阳之道,即需要太极思维。圆满的人生一定是有阴有阳的,至于什么时候阴,什么时候阳,这个则要靠自己去悟的。这就是道家关于处世方面的快乐原则。

  道家还讲到了虚静之道。道家认为自然是虚静的,人生也应处于虚静的状态。道家认为“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内心虚闲到极点,持守静寂到纯一。一个杯子中虚才能用来喝水,所以虚比实好;大海为什么博大,大海有足够的“虚”,海纳百川;蓝天为什么辽阔,因为蓝天有足够的“虚”,让白云朵朵点缀其间。所以虚比实好,人应该要虚心一点。虚心有什么好处?毛主席说:“虚心使人进步。”

  除了要“虚”,道家同时认为“静”的人快乐,躁动的人不快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意思是尽管万物纷纭百态,但都得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清静,清静便是复命,复命便是常,认识常便叫做明。所谓“宁静以致远”,一动不如一静,人千万不能躁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道家为人方面的快乐原则。谨守虚静之道也是中国人所崇尚的做人韬略。

  

  佛家的快乐之道

  儒家说要德治,道家说要无为而治,而佛家则认为有空灵境界的人才会快乐。有的人认为佛教文化是迷信,这是误解。佛家恰恰是反对迷信的,佛家主张信而不迷。对一样事物“迷”进去了就不太好,官迷、财迷、情迷这些都不快乐。

  怎么样做到信而不迷?佛家有几条理论,第一条叫做“空”。佛家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即“无常”,故佛家有“诸法无常”的教义。“外四空”是指地、水、风、火,“内四空”是指钱财、权位、家室、子女。怕就怕我们看不空一些东西,总认为有些东西永远属于我们,事实上,并没有永远属于我们的东西。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我们看不空这些东西,而佛门主张人生要有“空观大千世界”的觉悟。有“佛书”之称的《红楼梦》中“好了歌”说的就是要空观人生易执迷的四大物事,即功名、财富、感情、儿孙。慧能也认为:“心如虚空,名之为大。”“空”是佛家快乐之道的总原则。

  佛家讲到了“灭没之功”。佛家认为既然世界是“空”的,是无常的,就应该回到内心,做好“灭”的功课。佛家有“四圣谛”说。一为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五盛阴苦;二为因谛,贪、嗔、痴为“人生三毒”,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三为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四为道谛,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八正道。佛家给出了人生“苦海无边”的事实,但更给出了“回头是岸”的路径。怎么“回头”?这就要“灭没”,灭没是佛家快乐方面的心灵法则。

  佛家还提出了“智慧恒乐”。“智慧”度“愚痴”,在佛门,“智慧”又称般若,主要体现为一种境界或称法门,赵朴初先生有佛门光明心,不生比较心,不动心,安心,放下执著心之五大智慧说。要心存光明,笑对人生,大自然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转,任四季更迭,你也要心中有一朵花盛开着,心中要永远春暖花开。“智慧”是佛家快乐之道的修炼法则。

  以儒、道、佛(禅)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快乐原则。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快乐人生的智慧,体味“亦儒亦道亦禅”的精神境界,以儒养性,以道养身,以禅养心。中国文化之河波澜壮阔,希望大家能不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不断践行国学智慧。
------分隔线----------------------------
人生哲学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