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是怎样的存在
"你是在看,而我是在观察,这有很明显的差别。"——夏洛克·福尔摩斯
柯南道尔小说里福尔摩斯"私家侦探"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集智慧与神秘于一身。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群人扮演着"私家侦探"的角色;他们的主营业务包括:婚外情调查、高效找人、商务调查、维权打假、解决经济纠纷等。然而,这些现代"福尔摩斯"们的生活,远比小说中描写的更为复杂和危险。
No.1 披着羊皮的"私家侦探"
据保守估计,中国现有"私家侦探"公司3700家,从业人员高达2万余人,主要分布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个看似神秘的行业,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灰色产业。
这些"私家侦探"公司的注册往往披着"商业调查与信息咨询"的外衣,以合法企业的身份进行工商登记。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入行门槛极低,既可能有前警务人员、退伍军人,也可能有社会闲散人员。行业的"危险系数"与"取证难度"直接影响着收费的高低,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为了完成调查任务,这些"私家侦探"们通常会随身携带多种"精良"装备,如高倍率望远镜、带wifi功能的长焦摄像机、小型运动相机等。他们的主要工作手法可以概括为"等、跟、拍、捉"四字诀。在获客渠道上,多通过互联网推广、小广告等方式获取流量与客户。
No.2 游走在灰色空间的"私家侦探"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商业竞争加剧,为"私家侦探"带来了新的生存空间。不少"私家侦探"逐渐涉足市场分析、企业调查、商业情报、商账追收等领域,这些业务确实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私家侦探"还秘密插手私生活领域的纠纷。由于"私家侦探"具有普通市民不具备的证据收集意识和能力,使其在民间有一定的"生存土壤"。许多人在面临婚姻危机、债务纠纷时,往往会寻求这些"专业人士"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有法律对"私家侦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二十多年来,"私家侦探"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边缘,打"擦边球"是其"生存"的黑"技能"。他们既不被法律明确禁止,也不被法律正式认可,这种模糊的定位让这个行业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
No.3 不择手段的"私家侦探"
委托"私家侦探"调查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最多的还要属"婚外情调查"。在涉及隐私的调查中,因缺乏相关法律的规制,"私家侦探"在调查方法、调查内容等多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现实危险与法律风险。
"私家侦探"常用的调查手段,非灰即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信号追踪,利用一些高科技设备,捕捉、监测手机信号,或在车内安置跟踪器等设备;
二是窃取通话记录,借助手机卡解码器等装置,更改手机卡密码,再调取通话记录;
三是监听,通过鸟鸣器等简单装置,窃听通话内容;
四是安装针孔摄像头等设备跟踪密拍;
五是参与买卖个人信息资料。
这些行为均可造成公民隐私的泄漏,随意传播则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与民众的恐慌。更有甚者,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近年来,已经有多起"私家侦探"因使用非法手段获取信息而被判刑的案例。
No.4 "私家侦探"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互联网开放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泄漏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据《2018中国网民个人隐私状况调查报告》统计,经常担心自己信息在网上泄露的网民比例占将近四成,完全不担心的网民比例不到10%。"私家侦探"的存在,无疑是公民个人信息泄漏的"源头"之一。
2019年8月,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无锡首例"私家侦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被告人在无锡市区成立了一家市场调查工作室,可以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信息,全程跟踪或跟拍,并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将对方的行踪轨迹等信息提供给委托人。被警方抓获时,被告人正在跟踪一辆汽车的行踪轨迹,其采用在车辆底盘上安装定位器的方式,并通过与手机的实时连接,锁定目标位置。被告人最终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定罪判刑。
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这些信息,在"私家侦探"的调查服务中尚属于需要被收集的基础信息;在本案中,行踪轨迹亦属于此。
关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从提供信息的数量角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2、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以上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私家侦探"在中国一直备受争议。委托人花费钱财委托"私家侦探"收集的"证据",在法律上证明力"存疑";其提供的"证据、材料"等可能存在片面或伪造的风险,同时证据的"合法性"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如此一来,不仅委托人的目的会落空,更可能会错过"合法"取证的良机。
理性认知"私家侦探"的性质,通过合法途径固定证据,是委托人的基本法律功课之一。在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通过正规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影子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