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的存在合理吗?
在《名侦探柯南》的故乡日本,类似“毛利小五郎私人侦探社”的标牌在现实中也相当常见。因为日本警察无权介入民事纠纷,私人侦探在这个领域可以大显身手,市场空间很大。
那么在中国私家侦探合法吗?这个属于灰色地带,很多时候都不合法因为调查活动往往会侵犯有关人的隐私权。之前看到一个判例:私家侦探采取在车辆上安装移动GPS、跟踪、蹲守、偷拍等手段获取目标人员的行动轨迹、活动地点等,甚至通过他人查询开房记录,并将上述信息非法提供给委托的“客户”。最终判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因此可以看出私家侦探的很多行为并不合法,但是私家侦探如果不采取非法手段也拿不到想要的信息,陷入了一个非常窘迫的境地。
那私家侦探的存在在中国这种现状下是否合理呢?我这里来说一说我的观点,我认为私家侦探的存在是合理的。
私家侦探的存在实际上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民事纠纷需要证据支撑,但普通民众往往缺乏专业的调查能力和手段。比如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受伤害的一方常常因为无法获取关键证据而陷入被动。这时候,专业的私家侦探如果能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介入,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私家侦探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他们不仅协助处理民事案件,有时还会配合警方破获重大刑事案件。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法律规范来约束侦探的行为,确保其调查手段合法合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私家侦探行业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但司法机关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私家侦探就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他们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收集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比如在劳动纠纷中,员工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如果有专业的调查人员协助取证,就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然,这需要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私家侦探的调查行为始终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1.从公权范围来看,大部分刑事案件都会有公权参与,这样在取证上就非常容易,但是大部分民事案件不属于公权取证范围,这时候就必要将部分调查权放权给一些民间机构;
2.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是谁举证谁举证,很多老百姓都保留证据并不敏感,导致后续再取证的难度极为困难,例如:婚姻出轨,无过错方要证明对方存在过错,这个证据从何而来?
3.律师的调查权能够替代私家侦探的调查权吗?我认为不能,律师在行使调查权是在立案之后才能行使,但是没有证据是无法立案的,这就存在一个权利空白区域。
因此,我觉得私家侦探是合理的,做好行业规范和资格准入,规范行使更利于大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