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痛苦解脱 > 心理痛苦自我治疗 > 双相情感障碍 > 双相障碍的病因

双相障碍的病因

2021-11-30 16:27:06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生理因素(Biological Factor)

基因遗传是诱发双相障碍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患有双相障碍,那么家庭的其他成员患病率会高达6%-9%,而普通大众的得病率仅在0.5% – 1.0% (Barnett, 2009)。
双相障碍已经被证明是具有遗传性的,然而这并不是某一条基因所导致,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影响才会引发双相障碍 (Kerner, 2014)。

所以家长遗传给孩子的概率仅有大约10%,尽管双相障碍具有遗传性,父母也不必过于为下一代担忧。

目前双相障碍是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尽早干预并预防可以减缓后期病发症状所带的痛苦。

除了基因外,大脑的变化(包括脑内化学物质(Brain Chemicals)、结构和在某些脑内区域的活动),身体生物钟的改变以及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和激素(Hormones)的改变都有可能诱发双相障碍(Berk, Berk, Castle & Lauder, 2009)。

不过这些诱因单独存在无法直接导致双相障碍发病,几个诱因结合在一起才会导致某些人群出现双相障碍的疾病发作(Berk et al., 2009)。


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

如果说生理原因是隐藏在患者身上的潜在危险,那么压力(Stress)就是扣动疾病发作的扳机。

压力是从身边环境(比如,家庭冲突)或从自己而来(比如,对自己过高的期待) (Geddes &Miklowitz, 2013)。

适当的压力可以作为一种动力让个人对生活更加积极,然而太多的压力则会成为负担,并影响到个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状态。

这样的压力虽然对普通人或许不会带来过多的影响,但是对于生理上具有双相障碍潜在诱因的人群来说,压力会进一步刺激患者,并导致双相障碍疾病发作 (Geddes &Miklowitz, 2013)。

生活中经历高强度压力的双相障碍患者会比低压力的患者有高达4.5倍的概率更可能疾病复发。

生活中经历高强度压力的双相障碍患者会比低压力的患者有高达4.5倍的概率更可能疾病复发。

几种比较典型可以诱发双相障碍发作的压力包括:

 

  • 高强度压力事件,或者日常问题的堆积
  • 过度刺激
  • 扰乱日常作息(如睡眠时间)
  • 追逐自己的目标
  • 人际冲突
  • 药品和酒精
  • 生理疾病
  • 停止使用辅助性药物

 

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

认知歪曲(Cognitive Dysfunction)(包括思想、信仰和态度)被认为是引发双相障碍的重要诱因之一。

即使是在平稳的状态下,双相障碍患者也会有很多异常的思维和态度。

比如说,双相障碍患者会比普通人更有可能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负面想法,从而导致他们自信心低下。

性格(Temperament)也是导致双相障碍的心理因素之一。

性格通常来说是指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个性(比如内向和敏感)。性格被认为是会引导出躁狂或者抑郁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可能会引发双相障碍。

大量实验报告发现双相性障碍、双相II性障碍、单相抑郁障碍和正常人之间有很大的性格差异。

比如说,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和高社会依赖性(Sociotropy)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要大于单相抑郁患者。

除此之外,双相障碍症状发作的严重程度与社会依赖度以及负面人际交往事件的经验有关,社会依赖度高的个体经历负面人际交往经验(比如被人拒绝或者与人起争执)就有可能引发双相障碍的症状发生。

性格还会影响到患者对治疗方法以及对他们自身疾病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到治疗本身的效果以及复发的概率。

双相障碍通常是多种因素相结合而诱发出一系列症状,很难将患病原因归因到单一因素上。

以上提到的各类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已经出现双相障碍症状的患者找到可能导致患病的原因,并根据此来和医生共同商议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大众来说,更多了解有关双相障碍的知识更能帮助您对精神卫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您或身边的人出现了疑似双相障碍的症状时,能尽早察觉并进行早期干预。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越容易缓解双相障碍的症状表现。

泊恩门诊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分隔线----------------------------
双相情感障碍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