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劝退师讲述,哪种小三最可怕?
小三劝退师手记:婚姻围城外的众生相
01
小三劝退师又来了,在此我先谢过子鱼和读者们的支持。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情感危机干预专家,我见证了太多婚姻围城外的悲欢离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职业视角下的观察与思考。
现实生活中,小三毫无疑问是个贬义词,许多人光听到这两个字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冲动,所以网上一大堆群众帮原配打小三的视频。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往往让问题更加复杂化,也反映出社会对婚外情问题的认知还存在很大误区。
那么,作为职业小三劝退师,我们又是怎样看待小三呢?这可能是很多人好奇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不能简单地用道德审判来解决问题。
从工作性质而言,吃小三饭的我们,应该是最没有资格讨厌小三的人。不管是新人入职培训,还是日常开展工作,领导都会特别强调一个重点:劝退师切忌将对小三的主观厌恶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这种职业要求看似矛盾,却是我们能够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的,你没看错,小三劝退师是不能明目张胆跟小三起冲突的,有时为了完成工作,我们甚至会跟小三成为"闺蜜"。这种看似反常的工作方式,恰恰体现了我们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我们曾经有一个女同事,看不惯嚣张的小三,对其破口大骂,最终导致劝退工作中止。这样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小三劝退师。在这个行业里,情绪管理能力往往比道德正义感更为重要。
为了节约成本,减少矛盾,我们的工作主张先礼后兵,即先劝后退。好言相劝不成,再用计迫其退出。而劝小三的过程,一定要站在小三的角度,从她的利益点出发。这种"换位思考"的工作方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帮小三找工作,帮小三租房子,帮小三找大婆要安置款。当然,这些都是我们跟大婆商量好的,动用的也是大婆的力量。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打发走的小三,大婆们乐得轻松。这种看似"资敌"的做法,实际上是最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大婆们最不想遇见,也是让我们最头疼的,则是完美型和真爱型小三。前者全面碾压大婆,后者擅长为爱疯狂。这两种类型的小三代表了婚外情中最棘手的两种情况,需要完全不同的应对策略。
这两种三儿都是小三中的战斗机,境遇却是天壤之别。她们的故事往往最能反映出婚姻关系中的深层问题,也最能引发我们对现代婚恋观的思考。
02
小林(文中人物一律化名)是个让我和同事毕生难忘的小三,因为她见证了我们工作的失败,更直接让我们损失了一大笔钱。这个案例至今仍是我们团队内部培训时经常讨论的反面教材。
小三劝退师并不是万能的,一般来说,只要客户配合,成功率在95%以上。但是,如果失败了,我们只能收取最少的成本费,入不敷出。这种商业风险也促使我们必须对每个案例进行严格评估。
这个案子里的原配苏晶是个性格很不讨喜的大婆,脾气太冲,几乎要砸了我们的场子。她的案例充分说明,在婚姻危机中,原配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往往决定着事情的走向。
来找我们之前,苏晶已经用尽浑身解数守护自己的婚姻,找人当街暴揍小三,闹去丈夫公司当众披露两人婚姻里的种种问题,向丈夫及其朋友历数丈母娘家的恩情……结果就是,她丈夫彻底不回家并让秘书给她送来离婚协议书。这种情绪化的处理方式,往往会把丈夫越推越远。
在处理每一个案子之前,我们都会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客户详谈,从而了解问题始末。整个聊天过程,苏晶多次无法控制情绪,说得最多的话是"那个白眼狼……",白眼狼是她丈夫阿宇。这种充满怨恨的表达方式,反映出她已经完全被负面情绪控制。
苏晶和阿宇是典型的富家女和凤凰男的结合,而且是性格暴躁的富家女和极其能忍的凤凰男。苏晶不顾父母反对,执意下嫁给家境贫寒的阿宇。下嫁心理让她将自己置于婚姻的高处,对丈夫多批判,对婆家人瞧不起。这种不平等的婚姻关系,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如果苏晶那位担任某局一把手的父亲没有突发车祸去世,他们的婚姻也许会在苏晶父母的把控和各路关系的维护下旷日持久。可是这一变故,却并没有让苏晶警醒。在婚姻生活里颐指气使惯了的苏晶,哪怕娘家失势,依旧本性不改。这种缺乏危机意识的表现,在婚姻危机中尤为致命。
岳父去世后,阿宇在单位越混越差,原先不敢招惹他的小人全都出来蹦跶。而苏晶对此的理解是,丈夫压根就没有混官场的潜力。阿宇索性下海经商,几年波折下来,身家过亿。这个转变过程中,夫妻间的差距和心理距离都在不断拉大。
完美小三此时出现了。这种类型的小三往往具备原配所缺乏的各种优势,对婚姻的威胁最大。
小林是个家境优渥的海归女,温柔貌美,谈吐大方,人生唯一的黑点大概就是做了阿宇的小三。跟那些被男人圈养的小三不同,小林帮阿宇拓开海外市场,引进很多资源,成为了他的事业伙伴。这种"事业型小三"往往比单纯的"情感型小三"更难对付。
而苏晶多年在家养尊处优,从不过问阿宇生意上的事,也不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她无视夫妻二人如今的巨大差距,内心依然保持着下嫁时的优越感。这种认知与现实脱节的状态,使她在婚姻危机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大多数出轨事件里男人提离婚都是由于小三逼宫,这个案子里的阿宇却是想靠离婚来留住小三。小林对阿宇未必是真爱,她不缺乏优质追求者,对阿宇总是若即若离。当然,也不排除这是欲擒故纵的手法。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反而更能激发男人的征服欲。
全面摸清状况后,我们向苏晶坦言胜算不大,不如抓住财产。她却坚持要我们做最后的尝试。这种不切实际的坚持,往往源于对婚姻现状的错误认知。
我们雇来一个帅哥,伪造了比阿宇身家更丰厚的富二代形象,让他对小林使用美男计。虽然他们发展很缓慢,但我们还是找角度拍到了一些暧昧镜头。没想到,照片寄给阿宇后,反倒加剧了他要离婚的念头。小林的云淡风轻本就让他对这个女人患得患失,现在出现了明确的竞争者,他就更急于用婚姻套牢对方。这个结果充分说明,对不同类型的婚外情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干预策略。
这样一个条件好又不缠人的小三,特别能激发男人的挑战欲和占有欲。而失势的原配此时如果乱了阵脚,无异于将男人亲手往外推。苏晶和小林的鲜明对比,让阿宇心中的利益天平很快倾斜,离婚在所难免。这个案例生动展示了现代婚姻中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有些婚姻的漏洞也是人性的漏洞,上帝都没办法弥补,更何况小三劝退师。苏晶的性格,阿宇的势利,都是这段婚姻的死结。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有些婚姻危机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挽回。
大概有人要问,如果苏晶变得温柔体贴呢?
回答是,他们的婚姻依然无解。因为,在这段利益婚姻里,苏晶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他们唯一的孩子还是个女儿。农村出身的凤凰男阿宇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开放二胎后苏晶曾努力备孕,变心的阿宇却不肯给她机会。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往往是婚姻危机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们主动提出退还定金,并奉劝苏晶冷静下来,做好离婚争家产的准备。她气得乱砸东西。这种情绪失控的表现,反映出她已经完全被愤怒和绝望支配。
不到三个月,苏晶再一次找到我们,要求帮她打离婚战。她终于明白婚姻无法挽回,但是对财产分割不满意,而公司的经营状况她又一无所知。这个转变虽然来得太晚,但总算让她开始面对现实。
我们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调查取证,确定阿宇在婚姻存续期间存在转移婚内财产的行为,加上他作为出轨的过错方以及我们在网上散布的消息给他造成的舆论压力,最终苏晶分到了远高于原离婚协议的财产。这些钱,足够保障她和女儿下半生的富贵生活。这个结果至少在经济上给了她一定的补偿。
这场离婚战拖了半年之久,我亲眼看着苏晶的女儿从一个偶尔蹦出一两句笑话的少女变成彻底一言不发的小大人。经历亲生父母之间的尔虞我诈,这个女孩估计再也无法真正快乐起来。这个案例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无辜孩子受到的心灵创伤。
小三固然可恶,但是像苏晶这样拎不清的原配也实在可悲,耽误自己还苦了孩子。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婚姻危机中,清醒的认知往往比盲目的坚持更重要。
夫妻本是利益共同体,出轨的男人数不胜数,愿意为小三离婚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是劝退师工作的理论基础,也决定了劝退任务的成败。理解这个基本规律,对处理婚姻危机至关重要。
男人是很现实的动物,如果他铁了心要离婚,那一定是因为早就算清楚了利弊。此时,费力赶小三已经无济于事,及时止损才是原配的上上策。这个案例教会我们,有时候学会放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03
真爱型小三下场一般都挺惨的,因为没脑子。这类案例往往比"利益型"婚外情更加令人唏嘘,也更能反映出人性中的悲剧性一面。
跟那些嘴上嚷嚷真爱实际图名图利的三儿不一样,真爱型小三真的是图爱。她们当中有些人,不仅不花男人钱,还倒贴。男人一边享受着她们的青春肉体,一边在背后骂着她们贱。这种扭曲的关系模式,往往源于深层次的心理缺失。
我有个同事曾经说,自己女儿要是哪天堕落成这样,一定断绝关系就当没生过!这种极端的情绪反应,恰恰反映出这类案例带给人的震撼和不解。
事实上,这些女孩中的很多人都没父母管。她们图爱,是因为缺爱。图爱图到有妇之夫身上,则是因为缺心眼,三观不健全。人的感情观受原生家庭影响最大,家庭不健全的人,最容易陷入情感误区。做小三的女人,十个有九个原生家庭有问题。我见过不少为钱让女儿傍大款做小三的父母,也见过父母一方出轨孩子长大后也出轨的家庭。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家庭环境对子女婚恋观的塑造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图爱的小三让男人充满成就感,然而一旦对方索爱过度,男人唯恐避之不及。这个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老赵,就是跟着原配一起来找我们退小三。这个案例展示了"真爱型小三"与"游戏型出轨男"之间的典型互动模式。
初见之下,老赵夫妻一副高级知识分子的模样,谈吐有礼,文质彬彬。这样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非常在意名声。这种表面光鲜的婚姻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果然,夫妻两人都是学术圈有头有脸的人物。赵太很早就知道丈夫的花边新闻,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偶尔提醒对方低调点。在外人面前,他们永远保持伉俪情深,是相当受人敬仰的一对夫妻。事业上的错综相连,让他们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赵太这样的女人真不少,面上的风光总归有了,背后是哭是笑反正别人不知道。这种"面子婚姻"在现代社会中并不罕见,反映出婚姻关系中的复杂利益考量。
老赵一生风流债无数,自命不凡,唯独后悔一件事,那就是招惹周妍。这个开场白预示着一个典型的中年危机故事,也反映出某些成功人士在情感领域的盲目自信。
周妍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小三,才上大学,比老赵的女儿还小两岁。周妍的外貌并不很出众,胜在肤白,眼神忧郁,给人一种清纯可怜的感觉。说实话,这种外形特别招男人。这种"洛丽塔"式的情感关系,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心理风险。
老赵去周妍所在学校开讲座,结束后,周妍凑上来问问题,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欲说还休。老赵心里一动,给她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这种看似偶然的相遇,往往是一连串悲剧的开始。
后面的情节不难猜,缺爱少女遇上情场老司机,立刻深陷其中。周妍像所有热恋中的女孩一样,深深迷恋崇拜着对方。老赵的温柔体贴博学多才,更是让从小失去父亲的周妍如同找到靠山一样。这种代偿性情感需求,往往使年轻女孩容易陷入不健康的情感关系。
在有妇之夫身上谋爱,无异于与虎谋皮。周妍越陷越深的同时,老赵渐渐对她失去兴趣。他像以往一样采取冷策略,逼迫对方自觉退出。没想到,他越冷淡,周妍越热情,拼命讨好他。她以为,他的改变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这种不对等的感情投入,是这类关系的典型特征。
老赵决定直接说分手,并恶语相向,结果周妍立刻跪在他面前拿着匕首自残。她疯狂地在胳膊上乱划,鲜血淋漓,老赵吓得腿发软。他骨子里是个懦弱文人,哪里见过这阵仗,害怕弄出人命,只能暂行缓兵之计稳住她。第二天,周妍居然跑去老赵家里,跪求赵太成全自己,一副不达目的就发疯的模样。这种极端行为反映出"真爱型小三"往往伴随着边缘型人格特征。
就这样,周妍要么闹自杀,要么去老赵家大吵,反反复复,老赵夫妻俩不胜其扰。但是他们又不敢把事情闹大,生怕周妍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也要跟着遭殃。五十多岁的老赵,命根子被痴情的小三吓软了,不管周妍再做出多清纯的模样,他都一心只想远离。这个戏剧性的转变,反映出某些出轨男性在面对真情时的恐惧和逃避。
我们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教老赵安抚周妍的情绪,一方面派出了专业过硬的女性劝退师小孙。这种双管齐下的干预策略,是针对极端案例的常用方法。
小孙搬到了周妍租住的小区内,与她成为邻居。以一份填错门牌号的外卖为契机相识,再创造无数次得以亲近的机会,半年不到,两人成为无话不说的"闺蜜"。这种长期的、渐进式的介入方式,往往能取得药物和威胁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这个单亲家庭的女孩从小就没有朋友,异地求学再加上做小三搬出了寝室,她在这个城市里可以说是孤立无援。所以,她把小孙的友情看得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很多"问题少女"实际上极度渴望健康的人际关系。
周妍没有向小孙隐瞒做小三的事实,而小孙也没有从道德层面去谴责她,而是劝她爱自己,并对她更体贴。友情的出现稍微弥补了爱情上的失意,当老赵失联时,小孙就会及时出现给予周妍各种安慰,并尝试转移她的情绪。这种非评判性的陪伴,往往是帮助问题青年最有效的方式。
这种训练多次下来,周妍渐渐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老赵不再像之前那样依赖。小孙以周妍母亲为切入点,感叹单身母亲的辛苦不易,提醒周妍多跟母亲联系。在与寡母多次通电话后,周妍逐渐生出愧疚之心,觉得对不住母亲的培养。在小孙的鼓励下,周妍开始回学校图书馆看书。小孙有时会借口周末无聊,陪着她一起。这个转变过程展示了健康人际关系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作用。
前面说过,周妍这种女孩其实特别招异性。学校里不乏前来搭讪的学生,在闺蜜小孙的促成下,周妍很快和一个对她有意的阳光男孩熟了起来。这种"替代疗法"是我们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男孩在周妍面前拼命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而此时的老赵则在我们的示意下显露出中年男人油腻猥琐的一面。他开始在周妍面前不修边幅,当着她的面口吐荤段子,挖鼻孔。周妍心里那个高高在上光芒四射的学者形象,坍塌了。这种刻意制造的对比效果,往往能加速情感转移的过程。
这个案子耗时一年,收费不菲。结款时,老赵夫妻俩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与周妍交往的过程中,老赵连房租都没出过;为了摆脱周妍,他却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和金钱。经此一役,他大概能收敛不少。这个讽刺性的结局,或许能给类似处境的人一些警示。
我们的劝退师和周妍至今还在以朋友的身份联系着。这个误入歧途的姑娘如今拥有一份正常的校园之恋,过着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活。这个相对圆满的结局,展示了专业干预可能带来的积极改变。
见惯情感纠葛的我们,从不评价孰是孰非,也不轻说因果报应。为爱执着,为利执着,都是人之常情。周妍遇上的如果是不在乎脸面的夫妻,对方一狠心,她一冲动,大概就彻底毁了。有钱人的小三里,下场凄惨的真不少。这个观察提醒我们,在情感纠纷中保持理性是多么重要。
在此,告诫那些爱上有妇之夫的女孩,你们的爱,在男人眼里一文不值。因为你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副廉价的青春肉体,随时可以更换。这番直白的忠告,或许能帮助一些迷茫的年轻女性看清现实。
小林和周妍的不同下场,归根结底,是实力的差距。不管小三还是原配,自身足够强大,就能在两性博弈中占据优势,决定婚姻的去留。这个结论或许残酷,但却是我们在无数案例中验证的真理。
小三劝退师从不以渣男渣女来定义谁,婚姻世界里的结果,都是成人自己的选择。识人之明不是人人都有,但是及时止损的勇气必不可缺。这个职业信条,或许也适用于每个人的情感生活。
说完了小三,下次我再来讲讲牛逼的原配们,有想方设法帮小三转正的大婆,有跟小三联手玩死男人的大婆,有跟小三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言笑晏晏的大婆。世间百态,一笔写不尽。这个预告暗示了婚姻关系中更多值得探讨的复杂面相。
我愿每一个姑娘都有被人爱的好运,更愿你们随时保持爱自己的清醒。这句结语既是对读者的祝福,也是对现代女性最中肯的建议——在追求爱情的同时,永远不要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