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跟踪、偷拍、蹲点是否合法?
2019年,董某曾因从事“私家侦探”调查工作,被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刑满释放没多久,又开始“重操旧业”。
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董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注册成立上海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私家侦探”“婚姻调查”等广告招揽“客户”。“客户”下单后,自己或者指使马某、赵某,采取在车辆上安装移动GPS、跟踪、蹲守、偷拍等手段获取目标人员的行动轨迹、活动地点,或通过他人查询开房记录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将上述信息非法提供给作为其“客户”的委托人。
董某的公司经营的咨询类型大部分为婚内出轨情况调查,通过社交账号与“客户”谈好价格,再将目标基本信息发给“调查员”,如果人手紧张,就自己出马。调查方式多为选择相关地点蹲守或跟踪车辆,并拍摄照片、录制视频,调查结束后,再将整理好的资料汇总反馈给“客户”。
夜色笼罩下的上海,霓虹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开来。董某站在写字楼的阴影处,手指间夹着的香烟明明灭灭。他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定位红点,嘴角扯出一丝冷笑。这个目标已经跟了三天,终于要有所收获了。耳机里传来马某压低的声音:"目标车辆已进入地下车库,正在寻找安装位置。"董某掐灭烟头,快步走向停在路边的黑色轿车。车窗上凝结的水珠映出他阴鸷的眼神——这个城市里有多少秘密,就有多少像他这样的"影子"在暗处游走。
"调查员"马某是董某的老乡。董某指使其在目标对象车上安装GPS,并支付报酬。马某按照董某发来的信息找到车辆安装GPS,通过手机查看车辆移动路径并截图,跟踪车辆、记录停车地点,拍摄车主与他人会面照片或者视频。
地下车库的通风管道嗡嗡作响,马某蜷缩在一辆白色SUV底部,额头的汗珠不断滴落。他颤抖的手指正试图将GPS定位器吸附在车底,突然一阵脚步声让他浑身僵直。手电筒的光束扫过车身,保安的皮鞋在距离他不到两米的地方停下。马某屏住呼吸,脑海中闪过老家病床上妻子的面容。当脚步声终于远去,他迅速完成安装,却在起身时发现西装裤上沾满了油污。明天儿子的家长会,他又要缺席了。
另一名"调查员"赵某系董某通过朋友认识。董某指使赵某全程跟踪记录目标对象日常行动轨迹。如跟踪车主到酒店,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开房记录等。
酒店大堂的水晶吊灯将赵某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坐在咖啡厅角落,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反射着电梯口的动静。西装口袋里的微型摄像机已经持续工作了三小时,咖啡续了四次。当电梯门打开,目标搂着年轻女子走出时,赵某的手指悬在快门键上迟迟没有按下——那个女孩侧脸的轮廓,让他想起去年自杀的女儿。一阵眩晕袭来,他仿佛又看到女儿留下的遗书上那句"爸爸,你为什么要调查别人的隐私"。
其间,董某等人非法获利共计10万余元,其中马某参与两笔跟踪"调查"非法获利2万余元;赵某参与两笔跟踪"调查"非法获利6千元。董某、马某、赵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董某到案后,检举揭发类似同"行业"人员的犯罪事实。审理期间,三名被告人均退出违法所得。
01、在中国是否有"私家侦探"这一职业?
私家侦探指政府机关以外从事民商事务调查服务的人。其服务内容主要以财产调查取证、人员信息调查、人员行踪调查、网络诈骗调查、婚姻调查为主。但我国尚无任何法律确立私家侦探的法律地位,法律上是没有私家侦探这一职业规定的,但是事实上存在从事私家侦探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但他们也只能行使普通公民的合法权利,其不具有任何法律赋予的强制性的权利。
02、如果没有,又私自做这件事会触犯哪些法律呢?
目前许多'侦探'在调查手段、信息使用等方面,普遍存在违法行为。一些打着"咨询服务"旗号的侦探调查类公司,虽经工商注册登记、具有合法的市场主体身份,但其调查员主要以跟踪、偷拍、未经他人同意的GPS定位来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跟踪、拍照,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了公民个人信息中公民的'行踪轨迹'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一些"私家侦探"还会故意散播采集信息,同样构成侵犯他人隐私,若用于要挟被调查者,则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03、本案中的"委托人"是否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这要看委托人是否明知受托人所采取的调查手段,如果委托人是明知且仍然委托董某等人实施违法的调查,委托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