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可以告小三什么罪?怎样能把小三告上法庭?
一、法律基础: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原则
我国《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这一条款为原配追究第三者责任提供了基础法律依据。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任何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都可能构成民事侵权。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婚外情(偶尔性行为)与“同居”(持续稳定共同生活)在法律上存在区别,后者才是明确禁止的行为。
二、可追究的民事法律责任
(一)停止侵害请求权
当第三者明知对方有配偶仍与之保持不正当关系时,原配可依据《民法典》第1167条向法院申请“停止侵害”禁令。例如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曾判决一起案件,要求第三者立即终止与被告丈夫的同居行为并删除所有联系信息。
(二)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1183条及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若第三者行为导致原配严重精神损害,可主张赔偿。司法实践中需满足三个要件:
第三者存在故意(明知对方已婚)
存在长期稳定同居事实
造成原配抑郁等医学可诊断的精神伤害
2023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的典型案例中,第三者因与男方生育私生子被判处赔偿原配精神抚慰金8万元。
(三)返还财产纠纷
当配偶向第三者赠与财物时,原配可主张赠与无效。依据《民法典》第153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重点注意事项包括:
需证明资金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
房产、车辆等需完成过户登记撤销
小额日常赠与(如餐饮消费)通常难以追回
三、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
(一)重婚罪(《刑法》第258条)
构成要件包括:
有配偶者与他人登记结婚,或
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需邻居证言、共同签署文件等证据)
典型案例:2019年浙江台州案中,第三者与男方举办婚礼并对外以夫妻相称,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二)破坏军婚罪(《刑法》第259条)
特殊情形下,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配偶而同居的,无论是否公开以夫妻名义,均可构成此罪,刑期可达三年。
四、关键证据收集指南
(一)书证
微信聊天记录(需原始载体及公证)
银行转账凭证(需调取流水明细)
租房合同、物业缴费记录(证明同居)
(二)电子数据
开房记录(通过律师调查令调取)
行车轨迹(需连续性的GPS定位)
(三)证人证言
邻居、同事等第三方关于二人关系的陈述,需具体到时间地点细节。
(四)注意事项
偷拍偷录证据可能因侵犯隐私权被排除
私家侦探调查需确保手段合法
捉奸现场证据须避免肢体冲突
五、诉讼程序实操要点
(一)立案阶段
民事案件: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提交起诉状
刑事案件:向公安机关控告(重婚罪属自诉与公诉交叉案件)
(二)举证责任分配
民事案件适用“谁主张谁举证”
重婚罪中被告人需对“不知对方已婚”承担部分举证责任
(三)诉讼策略建议
优先提起财产返还之诉(举证相对容易)
精神损害赔偿可与离婚诉讼合并提起
刑事控告宜在民事胜诉后实施(利用已认定事实)
六、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突破
(一)同居事实的证明标准
法院通常要求提供:
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共同居住证明
共同生活的视频影像(需显示具体时间)
日常生活开支的混同记录
(二)赔偿金额的确定因素
当地经济水平(北上广深判赔额通常高于二三线城市)
第三者主观恶性(如是否主动挑衅原配)
婚姻存续时间(20年以上婚姻往往获更高赔偿)
(三)执行难题的应对
对于第三者拒不赔付的情况,可申请:
查封其名下财产
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要求法院扣划工资收入
七、特殊情形的法律适用
(一)不知对方已婚的第三者
若能证明确实不知情,可免除民事责任,但需提供充分反证(如男方伪造离婚证等)。
(二)同性婚姻引发的争议
目前我国不承认同性婚姻,原配起诉同性第三者通常难以获得支持,但可尝试以“一般人格权”受侵害为由主张赔偿。
(三)网络婚外情的新形态
通过社交软件发展的虚拟关系,如涉及大额虚拟礼物打赏,可主张不当得利返还。
八、法律与其他手段的协同
除诉讼外,原配还可采取以下合法措施:
向第三者用人单位投诉(涉公职人员可致纪监委)
申请公安机关训诫(对骚扰行为)
通过媒体曝光(需确保内容客观真实)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原配起诉第三者并非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需要严谨的法律论证。每个案件都需要根据具体情节制定诉讼策略,建议在专业律师指导下开展证据收集与诉讼准备工作。法律既保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也要求当事人在维权过程中严格遵守程序规范,唯有二者兼顾,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