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分离小三、拆散小三、小三劝退公司机构:怎么消除男的对小三的愧疚?
西安市分离小三、拆散小三、小三劝退公司机构:怎么消除男的对小三的愧疚?
让他觉得妻子才是“额外所得”,第三者只是“习以为常”!这个看似颠覆常规的策略,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心理学原理,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婚姻中的权力关系。
为什么有些男人出轨后,不觉得对不起妻子,反而还因为第三者流产而心生愧疚?这个现象困扰着许多遭遇背叛的女性,让她们在痛苦之余更添困惑。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因为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会习以为常,对于额外所得的会铭记于心。这是一个人在情感的"心理定位偏差"所致。这种偏差就像一副有色眼镜,让人看不清真实的感情价值。
就比如,你的父母为你辛劳一生把你养大,供你读书,但他们可能也会经常责骂你。某天你与父母争吵离家,肚子饿得不行,想吃东西却发现没带钱。这时有位善良的夫妇给你买了食物,并关心你怎么了。
此刻你可能会觉得,为什么陌生人都比父母关心自己?然后为陌生之情感动流涕。这种瞬间的感动往往掩盖了长久以来的养育之恩。
几十年的养育不及一顿美食?站在第三方角度想象这样的情节,是不是很滑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本末倒置的情感认知比比皆是。
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心理定位偏差"。在心里把父母定位成"理所应当为自己付出"的人,把陌生人定位成"付出即馈赠"的人,自然就会产生偏差了。这种偏差会让人忽视最珍贵的感情,而去追逐虚无缥缈的感动。
"心理定位偏差"会让人产生一种"越至亲越可欺"的心理状态,觉得"你是我的亲人,所以无论我怎么样你都会包容我,接纳我,也必须应该这样"。这是很多人都有却不自知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态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伤害最亲近的人。
延伸到婚姻中,出轨的男性把妻子为自己生儿育女定位成"理所应当",觉得原配是自己的合法妻子,为自己生儿育女再合理不过。把第三者为自己生孩子定位成"不合理"的额外馈赠——外面的第三者得不到合法的名分,生不了合法家庭的孩子,见不得光,还给了自己生理上的快感,情感上的满足,这些都是额外所得。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让男人把妻子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却把第三者的牺牲看得格外珍贵。
再加上流产的孩子是男人自己的孩子,而人对失去的东西总比拥有的东西来得刻骨铭心,所以自然会"心疼"第三者,甚至觉得第三者受苦受委屈了。这种损失厌恶效应放大了对第三者的愧疚感。
当然,对于正常人来说,第三者那不叫受委屈叫活该。但是对于作为始作俑者的出轨男来说,第三者无名无分的跟着自己,就是在受苦。这种认知的错位让出轨者完全忽视了真正的受害者是谁。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影视剧、小说里描写婚外情时,总会出现男人事后搂着第三者,对她说:"让你受委屈了"的一幕。这种情节不仅扭曲了价值观,更误导了许多人对感情的认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又见一帘幽梦》里面"断腿比不上爱情"的荒谬桥段了:
在剧情里,大伙儿把女一号定位成"楚楚可怜忍痛割爱的失意女",把女二号定位成"拥有一切又幸福的狠毒女",于是就有了这"毁三观"的对话。这种剧情设定无形中强化了"心理定位偏差"。
确实,你很难用正常人的"三观",去衡量这种不受道德规则、公序良俗约束的观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都不相同,形成的价值观也千差万别。
因为每个人对感情的"心理定位"不同,其认知和选择也就不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人们在感情中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就比如,有的人觉得"爱情高于一切",也有人觉得"生命高于一切",还有人认为"自由高于一切"······这些个人定位的观点,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一段感情,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只能说你的定位,决定了你的选择,也决定着你当下的生活。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
一个出轨的男人,在他出轨的那一刻就是在对不起妻子,这是事实。可在他看来,妻子需要的是婚姻,只要他对妻子好,不被妻子发现,妻子也不会损失什么,反正他也不会跟妻子离婚。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让他在出轨时毫无心理负担。
当然这肯定是比较自私且自以为是的认知,自以为妻子要的只有"名分",只有"合法性",只有时不时的陪伴。却忽略了一个人在婚姻里也需要真诚、忠贞和责任。这种认知的局限性让他无法真正理解婚姻的真谛。
可是,一个人在情感上的"心理定位偏差"并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这种偏差往往源于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缺失。
这就好像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源源不断,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夫妻之间不需要真诚、忠贞和责任。健康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感情观。
能产生"心理定位偏差",所有处在亲密关系里的人都脱不了责任。感情的经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导致关系失衡。
父母若不能让子女意识到,父母的付出可以无限但父母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子女永远也学不会珍惜。这种教育应该在孩子年幼时就开始。
妻子若不能令丈夫意识到,没有真诚、忠贞和责任感的婚姻随时都会走向灭亡,甚至会付出代价,那么丈夫永远也理解不了妻子到底损失了什么。婚姻需要双方共同维护,任何原则性问题都不应该妥协。
说说我的一位来访者(已授权分享)吧,跟题主的情况有点类似。这个案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来访者结婚6年发现丈夫出轨了单位里的大学实习生,俩人在一起也快两年了,期间还流产了一次。这个发现让她的人生瞬间崩塌。
来访者只觉得和丈夫近几年不亲近了,以为是婚姻走向了平淡,觉得还算正常。直到第三者找上我的来访者,发表"真爱宣言",又对来访者的丈夫各种示弱扮委屈,惹得来访者的丈夫不停安慰第三者,冷落妻子。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让她备受伤害。
来访者觉得特别委屈,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什么丈夫偏偏只关心第三者?丈夫又不肯离婚,又不愿回归家庭,让来访者特别痛苦。这种矛盾的处境让她进退两难。
可能你会觉得,这种男人还要着做什么?赶紧让他滚得远远的!旁观者总是能够轻易给出建议,但当事人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多得多。
狠话说起来容易,真正行动起来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一位"低自尊"的人来说,她最关心的不只是丈夫为什么出轨,而是丈夫为什么出轨了却不觉得对不起自己。这种对认同的渴望往往让人难以做出果断的决定。
在这里,妻子所需要的"对不起"其实是需要来自丈夫的肯定的认同——肯定且认同你的付出和价值,所以才会为出轨行为道歉、愧疚。这种认同感是维系婚姻的重要纽带。
没有这句"对不起"就意味着丈夫并没有真正认同妻子的价值,也没有真正在意过妻子的付出。这种否定会让妻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在心理学上,有个"不值得的定律(UNWORTH)",意思就是觉得不值得的事情,就不会好好完成。这个定律在感情中同样适用。
同样,觉得不值得的人,也不会好好去爱ta;觉得不值得的人,即使伤害了ta也不会心疼、愧疚。这种认知会让人在感情中变得冷漠而自私。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不值得的人"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在感情中迷失的人深思。
答案是:低自尊、时刻渴望来自他人认同的人,才是"不值得的人"。这个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事实确实如此。
一个男人不在意你的付出,不认同你的价值并不等同于你"不值得"。只有当你自己觉得自己价值较低,非常迫切地希望对方认同你,甚至为此低自尊的无限付出的时候,你才是"不值得"的。自尊程度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地位。
所以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这个顺序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因为低自尊,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及时对方出轨伤害了自己,也不敢表达愤怒,只能委屈又悲痛地质问对方为什么没有愧疚心!这种无助感往往让人越陷越深。
在给这位来访者做咨询的时候,我发现她在婚姻里一直处于这种"低自尊求认同"的状态。这种状态让她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
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买稍微贵一点儿的衣服还要骗丈夫说是打折的,生怕丈夫说自己乱花钱,不懂持家。这种小心翼翼的讨好反而让她失去了应有的尊重。
不仅仅是在婚姻里,聊到她的原生家庭时,我发现她也一直在讨好自己的父母。这种行为模式往往源于童年时期。
当父母闲聊说到谁家闺女懂事、从不乱花钱时,她就会听进去,会刻意节约,刻意学着懂事乖巧,以此来获得父母的认同的褒奖。这种讨好型人格让她习惯了通过付出来换取认同。
比如有一次,她和父母还有亲戚们一起逛街,表弟看中了玩具车,她看中了洋娃娃。大人们都说家里有很多了,再买就是浪费钱,表弟不依不饶。她看向父母,她这是第一次想买洋娃娃,可父母说洋娃娃华而不实,买了放在家里也是浪费钱,要给弟弟做榜样,以后再买吧。这个童年经历影响了她成年后的行为模式。
她听后也就不再吵着买了,但表弟愣是赖着不走。僵持了许久,表弟终于得到了他的玩具车,她得到的是所有人对表弟的指责和对自己的赞扬:"你看看你表姐多听话懂事,要向表姐学习,知道吗?"表弟冲她做了个鬼脸,被表扬的她,也并没有觉得很开心。这种表面赞扬实则伤害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压抑自己的需求。
她这样的低自尊一直在所有的亲密关系里持续,无论是跟朋友,还是跟父母,跟自己的丈夫相处,她总是被忽略和妥协的那一个。这种行为模式让她在人际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她得到了所有人口头上的称赞和表扬,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真正的认同。她的内心依然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依然觉得只有自己无限付出和妥协,才能换来别人的认可,尽管只是口头上的。这种认知让她陷入了恶性循环。
她告诉我,在找我之前,有人教她跟第三者"比惨",假装"绿茶",以此来挽回丈夫。她尝试过,但可持续性不强,并且内心觉得很痛苦。她问我要不要继续这样?这种违背本心的做法往往难以持久。
我没有同意。因为真正的改变应该从内心开始,而不是依靠技巧和伪装。
如果要以这样的方式挽回一个男人,那还不如不要挽回。尊严和自我的价值远比一段变质的感情更重要。
真正要挽回的对象,不是丈夫,而是她自己。这个认知的转变是她重生的开始。
她要挽回的,是自己的自尊和价值感,是自己对自己的深度认同和期待。是先改变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定位",然后再去影响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心理定位",重新摆正自己在婚姻中该摆正的角色。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却是必经之路。
在这里她做到了两点:这两点改变让她重新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①打破了"不值得定律" ②激发了"损失厌恶" 这两个心理学原理的应用让她实现了逆袭。
打破"不值得定律"首先就是要让自己"值得"。这个转变需要从内而外完成。
这种"值得"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涵盖了自我认知、行为模式和人际互动。
第一,是来自于内心对自我的充分肯定和认同。这是建立自尊的基础。
对自我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就是不要害怕失去。这种不害怕源于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人生有很多坎是需要靠自己的度过的。你只有摆脱了对他人的期待,摆脱了求认同的心理,你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独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当你通过自己的力量度过难关,你的内心会越发踏实和充盈,也就不会再害怕失去什么。这种内心的强大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
事实上,很多妻子在丈夫出轨的时候,表面上大闹特闹,实际上内心很害怕失去丈夫。结果就是闹到最后,又开始苦苦哀求对方不要离开。这种矛盾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而当你不再害怕失去时,你情绪也会更稳定,你的行动也会趋于理性,对自己未来的掌控力也就更强。这种状态让你在感情中占据主动。
第二,是对出轨行为的明确表态。这个表态需要勇气和决心。
不当哭哭啼啼被受委屈的"弱者",也不渴求对方道歉认错。把自己的需求明确表达出来,不原谅就不要假装原谅,不退让就强硬到底。这种坚定的态度往往能赢得尊重。
同时,必要的时候,就大方且大胆的跟对方谈协议谈条件,也可以谈离婚,谈孩子的抚养权。不仅要在口头上谈,也要在行动中让对方看到。这种实际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这些都是在例规则,表态度。明确的界限感是健康关系的基础。
第三,是对第三者"挑衅"的不卑不亢。这种态度既维护了尊严,又展现了风度。
第三者扮柔弱、装可怜,又或者恼羞成怒地辱骂,都不必惊慌,更不必花精力与之"对线"。与第三者纠缠只会降低自己的格调。
她越想击垮你的心理防线,你越要不卑不亢。因为第三者的所有"挑衅"皆是源于她慌了、怕了。就像曾经你在面对丈夫出轨时,害怕失去这段婚姻一样。理解对方的心理动机能帮助你保持冷静。
所以你不必直接跟第三者对抗,而是要让始作俑者出来解决对方。把问题交还给应该负责的人,是明智的做法。
说到底,对方不愿意离婚,也就是不愿意自己的生活出现太大的变故。人到中年,一帆风顺万事顺意几乎是最大的奢望。所以大多数出轨的男人,其实是很怕第三者纠缠,搅乱自己的人生和婚姻的。理解对方的软肋能让你在谈判中占据优势。
当做到了以上三点,也就做到了让自己"值得"。值得"站"起来主导自己的婚姻,值得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值得跟对方平等谈判。这种自我价值的确认是改变的开始。
因为你值得,所以丈夫对你的"心理定位"不再是"不值"。所以,他也就无法再无视你,无法再不把你当回事儿。这种定位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当他发现,你在这段婚姻里竟然如此重要,自然他就不愿再失去你,也自然会做出改变。这种认知的转变是关系修复的关键。
这就是激发了"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往往高于获得的喜悦。
最后,说说我的这位来访者最后的结果吧。这个结果或许能给你一些信心。
结果就是她的转变,确实让丈夫开始另眼相看。她的丈夫也不再把她当做可以随便拿捏的"软柿子",也慢慢地开始尊重她,跟第三者切断关系,把重心渐渐地转移到了家庭,开始分担家务,在意她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改变虽然来得晚,但终究还是来了。
虽然她不再渴求丈夫对她的认同,但这恰好为她赢来了尊重,何乐为不为呢?这个结果证明了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这样的结果,对于喜欢看"爽文"的人,可能会有些失望。但现实生活往往比小说更复杂。
但是没关系,毕竟这是现实生活,不是"爽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咨询师也不是魔法师,不能给人逆袭改命,也不会左右来访者的选择。我们能做的有限,但依然要尽力而为。
我能做的,也就是给迷失和痛苦的人,指引一个方向,不管离不离婚,都能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获得好好生活的勇气。这个使命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
愿你看完以后,也能有所收获。希望每个在感情中迷失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