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觉得小三比原配更懂自己
这几年,不管是娱乐圈还是现实生活中,男性的出轨率都在不断增长,而他们的出轨对象居然在各方面都不如原配优秀的情况下,破坏了这些妻子的家庭。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因素,并非一句“男人瞎了眼”就能简单概括。婚姻生活的平淡、职场压力的增大、中年危机的浮现,都可能成为催化剂,让一些男性在家庭之外寻求某种补偿或释放。然而,外部原因终究只是诱因,更深层的驱动力往往源于内心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或者对自我价值感的某种错位追寻。
比如文章出轨的姚笛,跟马伊琍差得十万八千里;董璇那么漂亮聪慧,高云翔还是出了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林丹在谢杏芳孕期出轨对象也远不及妻子,陈赫许婧相伴十数年依然分道扬镳。这些案例一次次冲击着大众的认知,让人不禁困惑:为何曾经恩爱的夫妻,最终会走到这般境地?难道婚姻真的如此脆弱,抵不过外界的丝毫诱惑?还是说,婚姻本身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心力去经营,而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
每每出现这种状况,我们都意难平:男人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为何与大众的认知产生如此大的偏差?是社会对男性的包容度太高,还是婚姻制度本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这些问题值得深思。我们习惯于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这固然解气,但若想真正解决问题,或许需要更冷静地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我们觉得这些出轨的男人瞎了眼,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在他们眼中即使这个女人样样都不如自己的老婆,但是她让自己轻松,但是她懂自己,所以就“心甘情愿”的出轨了。这种“懂”,往往是一种精准的情绪捕捉和情感迎合。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陷入固定的角色和沟通模式,最初的激情被日常琐碎消磨,彼此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孩子、事业、家庭责任,而忽略了对方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波动和精神需求。此时,若有外人适时地投以关注、表达理解,便极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对比。
难道小三真的比原配还懂男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多数情况下,第三者并非真的更“懂”,而是她们无需承担婚姻中的现实压力和责任,可以暂时性地扮演一个纯粹的“情绪安慰者”角色。她们所呈现的,往往是男人在特定阶段最想看到的一面——无条件的崇拜、不施加压力的陪伴、不对未来做过多要求的轻松关系。这种关系模式,与婚姻中需要共同面对房贷、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现实压力的伴侣关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动图封面
1
关于第三者的问题其实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很多了,但几乎都是从她们的套路和对付她们的方法来说的。而今天这篇文章不一样的是,我们将从她和出轨男人的关系来给大家解析。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共生关系,男人从中获取情感慰藉、价值确认或新鲜刺激,而第三者则可能寻求物质利益、情感依赖或社会地位的提升。理解这种关系的本质,是破解困局的第一步。
当妻子们搞清楚小三和男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搞清楚了这个小三吸引他的原因,那么就能轻而易举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这需要妻子们跳出受害者的情绪,以更战略性的眼光审视婚姻中出现的裂痕。吸引力往往源于需求的未被满足,找出丈夫在婚姻中缺失的那部分,无论是尊重、理解、崇拜,还是简单的放松和快乐,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到小三,其实喜欢挑衅原配的小三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和原配闹,一心一意通过出轨男人上位的女人。前者情绪外露,目的明确,反而容易应对;后者则更具耐心和策略,她们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她们不仅人前人后都能够装成白莲花,还十分懂得如何通过驾驭男人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第三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善于观察和分析,能精准地把握男人的心理弱点。
这样的小三不仅不会和原配正面冲突,还会让出轨男人觉得她是灵魂伴侣、是最懂他的那一位,以至于这些男人回到家后对原配产生“厌烦情绪”,最后两口子冲突不断,出轨男人主动逼原配离婚,然后娶她。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认知扭曲”,男人会不自觉地将妻子的优点淡化,缺点放大,同时将第三者的优点极致化,缺点合理化。这种心理机制,使得他在情感的天平上越来越倾斜。
这种段位的第三者,可谓是小三中的“战斗机”。她们往往目标明确,手段高明,并且极其善于忍耐和布局。她们不会急于求成,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渗透进男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让男人在不知不觉中依赖她,最终难以割舍。
那么,她们到底靠的是什么让男人如此如痴如醉呢?除了前述的提供情绪价值外,她们还善于制造“唯一性”和“特殊性”的感觉。她们会让男人相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超越世俗的,是灵魂的相遇,从而赋予出轨行为一种扭曲的“正当性”。
她们靠的就是男人口中的“懂我”。这种“懂”,往往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能接住男人的情绪,无论是抱怨、沮丧还是虚荣;二是能满足男人的被崇拜感,让其重新体验作为男性的力量感和价值感;三是能提供婚姻中缺失的轻松感和神秘感。出轨男人会把这种懂误解成爱,会把小三的对他纵容当成体贴,再和每天对他的吃喝拉撒都会操心过问的原配一对比,小三成了白月光女神,原配成了蚊子血管家婆。这种对比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它忽略了婚姻契约中包含的责任与共生关系,仅仅比较了两种关系模式下的情绪体验。
久而久之,在男人心中,原配变得越来越烦,小三变得越来越好。他心中的天平不断偏向小三,一旦小三加把劲,上位就是迟早的事。这个过程中,男人往往处于一种“脑疯期”的非理性状态,其判断力和价值观都会出现严重偏差。
动图封面
2
我的一位来访者李太太,就是这样一位是身边亲朋好友公认的贤妻。她能力强,情商高,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外人眼中的模范妻子。然而,正是这种“完美”,有时反而会给伴侣带来无形的压力。
她在婚前就全力老公创业,婚后除了照顾老公的日常生活,还经常在事业上给老公出谋划策,她甚至在老公遭遇低谷时和娘家借钱来资助老公东山再起。她的付出是实实在在的,是基于共同未来的长远投资。但这种付出如果缺乏了情感层面的有效沟通和共鸣,很容易被伴侣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感受到的是压力而非温暖。
李太太一直觉得自己作为妻子,算是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的服务这个家庭了,直到有一天,她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段视频。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最能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和对关系的信任。她一直以来的付出和坚持,在那一刻似乎变成了一个笑话。
视频里面她老公搂着一个女人,两个人一起在车上画面即温馨又和谐,而对李太太来讲,却是晴天霹雳。那种看似平凡的温馨,恰恰是许多婚姻中逐渐流失的东西。婚姻久了,夫妻间可能更多的是事务性的交流,而非情感性的互动。
这是她好朋友去喝下午茶时不小心撞见的,立马就拍下来发给了她。朋友的初衷是好的,但这种方式无疑加剧了李太太的震惊和痛苦。面对这样的局面,任何女性都难以保持绝对的冷静。
李太太也算是非常沉着冷静的人,她知道男人一有钱就容易花心的道理,她想:也许他只是玩玩呢?说不定自己不挑明旁敲侧击的问问他,他就会自己解决了呢?这是很多遭遇背叛的妻子最初会有的侥幸心理,试图用最小化的方式处理问题,避免家庭的彻底破裂。
但是当她一遍一遍的看着视频里老公的神态,发现这是他们恋爱的时候他曾经表现过的,而最近10年,她再也没看见老公对自己露出过这样的神态时,她知道,自己完了,老公陷进去了。细节不会骗人,那种发自内心的放松和愉悦,是伪装不出来的。这个发现比出轨本身更让她心痛,因为它揭示了她婚姻中长期存在的、却被她忽略的情感空洞。
老公回家后李太太还是摊了牌,本想好好处理这件事,没想到老公开口就是:“对不起,还是被你知道了,如果你想离婚,我无条件同意。” 这种看似坦承实则决绝的态度,表明男人可能已经经过深思熟虑,甚至可能受到了第三者的影响,做好了离婚的准备。
李太太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为什么?我哪里做得不够好了?我都没主动提离婚了,你凭什么提?” 这是所有付出型伴侣在遭遇背叛时最本能、最心痛的质问。她们不明白,为什么付出越多,反而输得越惨。
老公沉默了很久,最后缓缓说,“你是个好老婆,只是我真的爱她,因为她真的很懂我”。这句话像一把刀,插在了李太太的心上。“好老婆”的评价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和讽刺,而“懂我”两个字,则成了她无法理解也无法逾越的鸿沟。
李太太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都比不上第三者的“懂你”。这种不理解源于两种关系本质上的不对等比较,也源于男女在情感需求认知上的差异。
最后的结局是李太太在我们导师的帮助下成功挽回了丈夫,她也原谅了丈夫。这个过程绝非易事,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耐心。它涉及到的不仅是击退第三者,更是夫妻双方共同审视婚姻问题、学习有效沟通、重建信任的过程。
而男人从“一心要离婚”的脑疯期清醒了以后,发现了小三的“丑恶”,并明白了了妻子的付出和忍让,最后浪子回头。这种“清醒”往往发生在第三者开始索取、或者关系步入现实层面遇到困难之时。当激情褪去,现实的琐碎和压力浮现,男人会发现,那种看似“懂他”的关系,同样无法避免人性与生活的复杂。
3
其实像李太太这种案例,第三者只是简单的对男人提供了情绪价值,就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这恰恰说明了在长期婚姻中,情绪价值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很多夫妻认为,只要物质基础稳固,家庭责任共担,婚姻就能维持。但实际上,情感联结才是婚姻最核心的粘合剂。
在婚姻中,男人能否与你在“同一个世界”,与你是否能给他提供有效的情绪价值有关。这种“同一个世界”的感觉,指的是精神上的同频共振,是能够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的安全感。当男人在外部世界承受压力、感到疲惫时,家庭和伴侣应该是他的充电站和避风港,而非另一个需要应对的“战场”。
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大家理解一下这个概念:
一个男人对妻子说,“昨天晚上我和同事喝了很多酒,他刚离婚很难过,我也有点郁闷,所以才凌晨2点回家…” 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他的多种需求:倾诉烦恼的需求、寻求安慰的需求、解释晚归原因以避免冲突的需求,甚至可能还有对婚姻生活某种倦怠的暗示。
这时候,大部分妻子就会立刻火冒三丈:“你不是答应我了以后不乱喝酒了吗?就算心情不好喝点酒,那也不能喝到2点啊!你眼中还有这个家吗?你知道我多累吗?...” 妻子的反应源于担心(健康)、焦虑(家庭责任)和委屈(独自承担),这种情绪是真实且可以理解的。但表达方式,却直接将沟通的大门关上了。
妻子这时候可能又着急又心疼又生气,但是生气的情绪会通过语言表现的最大化,而表达背后的核心其实也是关心。这是一种典型的“心口不一”的沟通模式,好心没有通过好的方式传递出去,反而造成了误解和伤害。
但是,男人这时听进耳朵里的不是妻子的关心,而是妻子的“唠叨和责怪”。他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些批评性的字眼上,从而触发防御心理,要么争吵,要么沉默回避。
他本来想倾诉一下烦心事求得妻子的安慰,没想要又挨了一顿骂,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时他的感受就是,“算了,不说了,说了也没用,她根本不懂我。” 一次次的类似经历,会让他逐渐关闭与妻子进行深层情感交流的通道,转向外界寻求理解和共鸣。
而男人同样的话语,小三们是怎么回答的呢?她们因为没有家庭责任的压力,没有对男人身体健康的长远担忧,所以能够更“纯粹”地聚焦于男人此刻的情绪。
“你为什么心情不好呢?即使心情不好也不能喝这么多酒,以后可以和我说,即使我不懂也可以陪在你身边照顾你。” 这样的回应,首先表达了关注(为什么心情不好),其次夹杂着看似关心的责备(不能喝多),最后给出了替代方案(以后和我说)。整个过程,让男人感觉被重视、被关心,且没有压力。
也许她们根本不懂如何提供有效的情绪价值,她们这样说只是因为男人晚回的不是自己的家,男人的身体因为酒喝多了生病了她们也不是那么关心,所以她们抓住的重点才是“你为什么心情不好。” 这是一种“无心插柳”的效果,因为不承担后果,所以能显得更“通情达理”。
而这个重点就歪打正着了,这就是男人需要的情绪价值,他们这时候只想倾诉,只想听这件事的人懂得自己的难过。这是一种即时性的、以自我情绪宣泄为中心的需求。
而妻子们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心系的是男人和一家人的未来,所以才会说这么多,才会有这么多委屈。妻子的爱,是融入责任和长远考量的、更深沉的爱。但这种爱,如果不能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表达,就丧失了一个和丈夫谈心、拉近距离的机会。沟通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说对的事,更要用对的方式去说。
妻子有错吗?当然没错。妻子的初衷和立场是完全正确的,错可能只在于策略和方法。婚姻需要爱,也需要智慧。
错在婚姻就是柴米油盐、满地鸡毛。婚姻之所以那么多人研究、那么多人讨论,就是因为它里面的问题太多了,每一天都会出现新的考验。它要求两个人不断学习、调整和成长。
但是我们都想把琐碎的婚姻过得更幸福长久,势必要向“幸福”低头,先压下情绪,安抚男人,共情男人,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顺序很重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男人的情绪被接纳和安抚后,他才能更理性地听取妻子的意见和感受。这并非委曲求全,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共赢的沟通策略。
动图封面
4
生活里,再美好的爱情走入婚姻之后都是一地鸡毛,涉及生活的柴米油盐非常的单调乏味。恋爱是享受优点,婚姻是包容缺点。但即使是再烦闷,女人比男人更能接受和适应这样的生活。这可能与社会文化对男女角色的期待不同有关,女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家庭情感维系责任,也因此锻炼了更强的忍耐力和适应性。
妻子难在哪里?难在需要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伴侣、母亲、女儿、职业女性等等,需要在不同角色间切换,平衡各种关系和责任。而男人,往往在婚姻中更多地被期待扮演提供者和问题解决者的角色。
除了忙工作,还要料理家庭琐事,最费神的就是还要因为生活中的琐事照顾老公的感受,说多了不爱听,说少了又不管用... 这种“度”的把握,需要极高的情商和洞察力,并且需要夫妻双方的默契配合。
很多成熟的妻子在料理生活琐事时,会把一切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情都预想一遍之后,再提醒老公怎样做最省事,有的妻子甚至会为男人安排好每天的穿戴。这种行为源于爱和关心,是一种“母性”关怀的延伸,旨在为伴侣创造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我们看来这是“贤妻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物才能做出来的事,娶到这种妻子的男人肯定是修了八辈子的福。从实用主义角度看,这确实是极大的福利。
可事实却是,男人们一旦习惯了以后,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人性往往如此,对于长期拥有的好处会逐渐麻木。一旦哪一天妻子没做好了,或者今天妻子又交代了之前说的一样的事了,他们就会反感、厌倦、甚至是反过来责怪妻子多嘴。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心理,是婚姻中需要警惕的陷阱之一。
相处越久的夫妻,每天交流内容的90%肯定都是琐碎,除了叮嘱就是牢骚。虽然是为了对方好,但是对方却很难领情,过分的还会觉得厌烦。因此,有意识地给婚姻注入一些非功利性的、轻松愉快的交流内容非常重要,比如分享趣闻、讨论共同爱好、回忆美好往事等,这些都是情感的润滑剂。
很多男人不懂,妻子心里想的不是她自己,而是这个男人和家人,考虑的比较周全长远,她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去成全这个男人的事业,去照顾好孩子的老人,去付出心血让男人生活地更加舒适。这种牺牲和付出,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构建了家庭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而小三和原配妻子的区别就在于:第三者心里想的都是自己与男人之间的爱情和激情,而其他方面她们毫不关心。她们提供的是一种“租赁服务”式的感情,专注于满足男人当下的情感需求,而不需要考虑长远的后果和责任。
所以男人一旦和他们接触,会觉得自己终于从生活琐事中跳出来了,这个女人给了自己婚前的快乐,也许本来只是玩玩,最后却欲罢不能,毕竟男人是天生爱自由的动物。这种“自由”的幻觉,建立在逃避责任的基础上,是短暂且虚幻的。
但如果他们真的为了小三和原配离婚,到最后会发现,娶回家的小三也变成了管天管地的“蚊子血”,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原配妻子好。因为一旦进入婚姻,任何关系都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磨砺。第三者上位后,同样要面对柴米油盐、子女教育、财产管理等问题,曾经的美好滤镜会迅速破碎。
这时候,他们才会清醒,才会后悔,但为时已晚。破镜难重圆,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即使复合,信任的重建也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
在婚姻的道路上,我们会跌倒,会误解,会质疑,但是没关系,这些都是成长。每一段经历,无论好坏,都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伴侣、认识婚姻的本质。
历经千帆过后,我们才更了解自己,才会明白自己和伴侣能走到什么地步。婚姻是一场修行,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理解和包容。它考验的不仅是爱情,更是人品、责任和智慧。
总而言之,男人和女人永远不会相同,因此,一旦涉及到男人的真实心理或本质性方面,女人会难以理解、或者说难以接受。这种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是有效沟通和理解的前提。与其试图完全改变对方,不如学习如何与差异共处,并利用差异来互补,共同创造一种更丰富、更有弹性的亲密关系。婚姻的真谛,或许就是在认清它的所有琐碎和不易之后,依然选择携手同行,并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