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人生哲学 > 感悟老子的人生哲学

感悟老子的人生哲学

2016-10-09 16:46:45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人要无私、容人、质朴、谦退、守柔、大方等。就是要求人们安身守己,以达到社会安定太平。这就为我们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
 
  一、贵质朴 、处柔顺
  老子不仅主张贵质朴,也提倡处柔顺,有着返璞归真、复归自然的人生思想。他提倡从顺从自然出发,强调恢复人的素性,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便能“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专气致柔,能如婴儿”。老子要求人们返璞归真,人性收敛,回到本初状态,像婴儿一样无知无欲。
  “见素抱朴”体现了道家文化以“返璞归真”为纲的精神。老子提倡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人性,其最高境界是与世无争;“无为,不争”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所倡导的理想人格。
  老子重视自然,素朴。对于有深厚修养的人,常常用“赤子”来比喻。认为这种达到高深修养的人就像婴儿般的纯真、柔和。他要人守住内在的真诚,不追逐外在的声誉,不受外在世俗的纷扰,空掉内心的意念贪执。心归朴素,言行举止宛如愚昧戆直的人,才能使心地纯净有如朴木。唯有修养至此,人才可永保平安,永得幸福。比如一位好老师,只尽心尽力备好课、讲好课,一心一意培养学生,做到淡泊名利,不求回报,不为世俗的价值观纷扰而随波逐流。在当今社会道德日下,“假大空”的不良风气流行的情况下,学习老子十分必要。老子认为,要做到质朴,必须能讲真话。
  老子主张柔弱,并非追求柔弱本身,而是有见于“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如大树坚强,但易招风而折;小草柔弱,却能保存久长。换言之,柔弱是其手段,刚强,生,才是其目的。他用水来证明弱胜强的道理,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他主张采取与世俗相反的路径来行事;例如一般人好争斗,他却主张不争,世俗人好刚强,他却视柔弱为无上的美德,而且觉得“柔弱胜刚强。”如只看到表面刚强的就认为是强,殊不知柔弱中也有强的因素在,而柔弱又可以克刚强。又曰:“见小曰明,守弱曰强”,柔顺是道之妙用,只要坚持柔顺,才是最刚强,柔能克刚,阴能胜阳。
  老子推崇“柔弱胜刚强”的处世哲学。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天下极柔弱的东西,能穿透极坚强的东西,穿来穿去,以弱胜强。正如《易经》上所言:“坤至柔,而动也刚。”并且多次用水来喻之,世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它无坚不摧的能力,世上也没有能胜过它的。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说,水安于卑下,世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它并不因此居功自傲争地位,它总是往低处流,总是呆在其他东西都不愿呆的低凹之地。水正因为安于卑下,不争地位,所以没有谁不喜欢它,因此就没有什么仇怨。正因为没有仇怨,进而就有“江海所以能为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因此,老子一再强调,应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并且告诫人们,不要锋芒太露,不要逞强好胜。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一种宏大、超越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各种艰难曲折所吓不倒的伟大气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豁达、恢弘的精神,很大一部分来自道家思想。
 
  二、轻名利、守虚静
  老子不仅贵质朴、处柔顺,还提倡轻名利、守虚静。司马迁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即老子做学问自己隐藏起来下大功夫,安安静静做学问,踏踏实实、默默无闻、不为名利。老子认为重视和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被物质名利所诱惑,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说:“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一个更亲切?)身与货孰多?(生命与财产哪一样更重要?)得与亡孰病?(得到名利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更有害?)甚爱必大费(过分追求虚名,必定会浪费许多精力),多藏必厚亡(贪图收藏货利,必然遭到严重损失),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又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甚咎。”老子的这些言论,意思是劝人不要舍生命而追求虚名财利。贪位慕禄,得寸进尺,利欲薰心的人,都是应该深自警惕的。老子提倡“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对于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不顾危亡的过分行为,有一定的劝诫意义,对于当时当权贵族的贪婪欲求,是一种谴责。但对于一般人来说 ,这种静心寡欲,知足常乐的思想,容易引导到消极保守的道路上去。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理解老子的本意,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应当善于支配物质生活,不迷恋于物质利益,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还是值得重视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当然既需要强调个人对集体和人类作贡献,同时对个人应有的荣誉和利益还是应该追求的。追求名利和进取向上的事业心应当是一致的。
  老子的这种观点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可以体会得到。很多人一生不择手段,拼尽全力追名求利,到头来却落得个一场空。可另外一些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理想迈进,淡薄名利,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可他们往往能取得成就,生活幸福。这也就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难怪老子把“辅物自然”作为修身、为人、处世、治国、论道的总原则和道家哲学的精要。这种不违背自然规律强作妄为的思想也体现了道的本性,即自然,一切真、善、美的精华。
  老子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提倡处虚守静。要做到少私寡欲、知荣守辱,关键是处虚守静,也就是在精神上保持虚静的世界,把私欲荣辱置之度外,最终达到“不争”,复归于自然,也就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道”。当然,老子提倡的与世无争,并不是不要功利,只不过他把功利寄寓于不争之中,认为不争是最好的争。诸葛亮追求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也给后人做出了表率。从而告诫人们只有心里安静,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求学问,才能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讲谦和、求大方

  老子不仅贵质朴、处柔顺,轻名利、守虚静,还提倡讲谦和、求大方。
  修养心性,由虚而达统一的境界,由静而达真笃的地步。了解常道,我们的心能澈悟而不迷,开放而容纳一切,便大公无私,为万物所归,与天道同行,和道合一。谦下退让,地位愈高的人,愈要谦让,将自己置于低卑之地,在万物变化中,减损反而能增益,反之一味求增益反而遭减损。“物因亏损而生长,因生长而亏损。”江海所以能成百川之王,使天下河流归,是因为它善处低下的地位。所以圣人要想居万民之上,言语颜色一定要谦,想居万民之前,必要遇事退后,不和人争。他又提醒人要修身、最好方法莫如爱惜精神,知其白守其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谦让退后,反而能得到推戴,舍己为人,反而能身受其益。这和儒家思想的“满招损,谦受益”,是同一道理。因此老子要人守柔、居下,要人无知抱扑。要人居于反面。因为反面正是到达正面的快捷方式。从以上来看,难怪老子要勉励人实行“自然无为”了。如能做到不受情绪支配,谨慎不把一己的私见来看问题,无欲无私,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老子的人生哲学是“自然无为”。照着这句话做去,人们自可与道合一,与自然和谐。
  人如谦卑而顺承智能以发展,不死板守旧,不墨守成规,而能有所突破。与“道”同化。“大方无隅”是德性的运用。王弼注:“方而不割,故无隅也。”河上公注:“大方正之人,无委曲廉隅。”两者都是就德之用来说的。“方”是方正,也就是规矩或道义,是一种标准,用来评量人物的。而大方,就是把“方”提升到圆的境界,所以真正的大方,没有边隅而能与万物相融相合。就德性来说,真正大方之人,心胸开阔,没有成见。能容人,而不苛责于人,则能广容天下,自由自在而不执著。老子又曰:“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由于圣人从来不为大,所以能成就其伟大。只有圣人和“道”一样大,一样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功成名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总之,老子认为事物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物极必反。所以,他主张要想保持有利的现状,必须适可而止。人应该像天地万物的运行一样行事,根除种种欲望,像婴孩一样无欲、无私、无智。江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江海处在低下的位置,人要有所成就也要像江海一样处下。老子期望通过修身,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要达到质朴柔顺、轻名利受虚静、谦和求大方,就要制性制欲,也就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欲和喜怒哀乐的情感。

------分隔线----------------------------
人生哲学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