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心理自救 > 了解心理咨询 > 预测:2023年心理健康行业10大发展趋势

预测:2023年心理健康行业10大发展趋势

2023-01-07 08:42:38 发布:喜猫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2023年,进入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障碍患者,9000万焦虑障碍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


根据美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数据,每年大约有4500万美国人患有心理疾病,这意味着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心理疾病。


据统计,已知的心理疾病超过400种,最常见的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各类睡眠障碍。


以抑郁症为例,抑郁障碍在中国的发病率是7%左右,在欧美国家超过10%。焦虑障碍的发病率7%左右,在很多国家达到15%。成人中有20%到30%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成为疾病、需要到医院治疗的有15%左右。


根据预测,抑郁症将在2030年导致数万亿美元的全球社会成本,是危害最高的疾病之一。


面对来势凶猛的心理问题,心理行业也在积极地调整和应对。2023年的心理行业有可能发生哪些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趋势?


今天喜猫就来做一些大胆的预测。


01

心理健康数字疗法将继续发展


使用技术来支持心理健康已经变成心理行业的热门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大量可以帮助患者追踪情绪或提醒患者吃药的应用程序,也有工具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精神健康状况。


有旨在帮助人们应对焦虑的游戏,有在需要自我护理时提醒你的正念应用程序,甚至有像克洛伊或聆心智能这样的人工智能化身,可以充当心理咨询师,而不需要面对面的互动或昂贵的咨询费用。


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虚拟现实技术(VR)有助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焦虑回避和痛苦的症状。


许多专家认为,这种心理健康的数字化疗法将在2023年延续下去,并得到更大的发展。


02

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心理健康项目


根据APA组织对美国的1501名员工在2021年期间的工作情况和幸福感调查,发现近五分之三的员工具体报告了工作压力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26%的员工认为压力使自己缺乏了兴趣、动力与精力,19%的人觉得无法去努力工作。


可以说职业倦怠、压力过大等员工心理问题正在利益加重。而许多企业也开始在引入eap等员工心理健康服务。2022年,美国心理健康应用程序Wysa在B轮融资中筹集了2000万美元,而这个程序80%的业务都来自企业客户。


中国方面,也有许多互联网大厂,如阿里、腾讯、京东等,都已经引入了员工心理健康服务。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企业花在心理健康的每1分钱,都产生4倍收益。


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帮助员工处理日常通勤时间或过度劳累等常见压力源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表现,还可以减少缺勤和生产力损失,并提高员工士气,转化为更好的保留率;由于旷工减少,潜在地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对潜在求职者有吸引力的额外津贴,他们可能想利用这些津贴;和更高的工作效率,因为他们觉得雇主以这种方式支持他们。


随着员工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的增加,和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保持员工心理健康对公司能产生的效益,我们可以期待,在2023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心理健康项目。


03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持续成为关注重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是近几年来受到关注的重点,如去年的两会上,重点涉及心理健康的18个提案中,就有17个涉及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而在疫情的冲击下,年轻人比老一代人更有可能遭遇重大的心理创伤。


美国CDC的数据也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12至17岁的美国青少年因精神健康问题去急诊室的次数增加了31%。


英国BBC调查也显示,对比2017年和2020年数据,青少年男孩和女孩的精神状态都有所恶化。


《自然Nature》期刊发布了一篇来自布朗大学的论文,显示:


新冠一代的儿童大脑已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且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越多——相较于疫情前出生的婴幼儿,疫情期间出生的婴儿在IQ测试一系列发育测试中低了近两个标准差,而且男孩受到的影响大于女孩,大运动技能受影响最严重。


在后疫情时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将成为一个持续受到关注的话题。


04

围绕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会减轻


病耻感是治疗精神健康疾病的最大障碍之一。如果你有抑郁、焦虑或其他精神疾病,你可能会觉得不可能得到帮助,因为你的病情周围有污名。污名化会带来各种影响,包括影响你找工作,获得医疗保健,以及社会认可度。


但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好转。


这种情况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B站2022年青年心理健康报告下,关于心理健康的话题,一年的播放量大概是76亿次,搜索量9000多万;社交平台知乎上心理咨询的话题有大概31.5亿的浏览量。


2022年的心理咨询平台报告显示,年轻群体到咨询室的比例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达31.8%。


可以看到,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更大,并且对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更坦然。可以预见,随着这些年轻人的崛起,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也会逐渐减轻。


05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重视


在过去的几年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过去几年畅销的读物中开始出现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你应该找个人聊聊》,许多电视剧、综艺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话题。


这说明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正逐渐加大,而这些大众文艺作品也反过来让大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心理健康,寻求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帮助,并公开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经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照顾我们自己和他人心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高峰。2022年3-4月间,受到疫情封控影响的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近30天,其热度同比上升了253%。


而疫情对人们的影响依旧存在,在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解除了隔离封控等生活危机之后,人们将直接面对疫情所遗留的心理后遗症。可以预见一段时间内,心理健康话题将会持续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06

心理治疗进医保或成趋势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52%的患者不考虑心理治疗的原因在于费用高。


江苏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妇联主席朱劲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南京脑科医院为例,心理治疗一次50分钟,经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为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每次800元......治疗通常会一周一次,往往需要连续多次,有的患者疗程长达数年。”


这对患者而言经济负担很重,相当多的心理疾病患者因此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而短期内提高国民收入,或者强制性要求心理工作人员降低收费标准,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近年来一直有专家、学者在呼吁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走国家报销,以降低患者的负担。


最近两年,广东省和江苏省都实行了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政策,而在此之前,北京、深圳等地也已经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


这一趋势或将在未来得到延续。有多位学者预测,2023年将会有更多省份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07

线上心理咨询成主流咨询方式


《2022年全国心理机构生存状况报告》显示:全国有68.99%的心理机构开展线上视频咨询,49.05%的机构开展线上语音咨询,线上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但同时,仍有超9成的心理机构仍保留线下咨询方式,可见未来的咨询模式的主流,或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两条腿走路。


多项研究显示,线上咨询与线下咨询的效果相当,且线下咨询因为略过了通勤等额外因素,更方便来访与咨询师的见面,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尤其是因为疫情原因,近三年来许多传统的线下咨询无法展开,迫使咨询师开始线上执业,也让线上咨询方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可以预见,在未来,采用线上咨询方式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08

心理学研究将更加包容


因为起源于西方,且长久以来关注中产阶级群体,心理学研究历来呈现“白富美”倾向——研究样本,以美国富裕阶层的白人为主。


这种心理学研究是否能够如实反映不同族群、地域的人群的心理状态,其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于全球不同地区,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争议的话题。


而近几年,随着西方各种“政治正确”运动的发展,许多少数族群和原本不受到主流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群体,也慢慢地被纳入到心理学研究的样本中。


许多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在挑战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思维,力图让自己的研究能够包含和适应全人类已有的经验,获得更理想的成果。


09

心理人会担任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


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心理学家的观点,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占据着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近几年来,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许多真人综艺节目,都会延请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如李松蔚等)担任导师或观察员等角色,让他们用心理学的角度去提供关于职场、恋爱方面的意见。


美国心理学会也指出,心理学家正在担任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包括管理冲突、进行高难度谈判、调整企业组织文化等等,并且与各专业领域的人进行跨界合作,担任起更多的社会角色。


10

心理人将更多地参与到公共心理健康环境建设中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向所有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转型》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针对精神障碍的各项服务还存在严重不足,世界各国用于精神卫生的财政预算不到其卫生总预算的2%,而用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投资则更为不足。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精神卫生领域的人力资源仍旧存在较大缺口。


对此,世卫组织呼吁全球都应进行精神卫生服务转型势,最主要的就是建立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享有精神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环境,包括重塑可能影响人们精神健康的物理、社会和经济环境,以及加强精神健康照护体系的建设。


而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地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搭建,2022年全国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也被定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时间里,随着全球精神服务转型和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国的心理人也将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营造良好环境的过程中。


------分隔线----------------------------
了解心理咨询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