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人生哲学 > 周国平:尼采素描

周国平:尼采素描

2017-08-28 14:07:54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周国平:尼采素描

周国平:尼采素描

一、忧郁的小诗人
1844年10月15日,尼采诞生于德国东部一个僻静的小村庄勒肯。这里景色秀丽,水清树绿,幼年的尼采最喜欢在青草萋萋的池塘边流连,看阳光在水面闪烁,小鱼在池中嬉戏。
这个乡村牧师的儿子生就一副多愁善感的心肠。未满5岁,他的父亲病逝。接着,弟弟又夭折。不久,母亲带着他和他的妹妹迁居瑙姆堡,投奔祖母和两个姑母。在他14岁写的自传里,回忆了当年迁居的情景:“忧郁的晚祷钟声传到前厅,夜色笼罩大地,天空一轮明月,繁星闪烁。我久久不能入睡,夜半时分,悄悄走到院子里。这里,我品尝过欢乐和痛苦。这里,安葬着父亲和小弟。这里,居民们始终和睦亲切相处。离开这个村庄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呵!天蒙蒙亮,大车穿过乡间大道,把我们运往瑙姆堡,我们将在那里安家。别了,别了,亲爱的父宅!”
这是一个6岁孩子的心情,何等地惆怅,又何等地细腻!父亲的早逝,在他敏感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伤痕。在瑙姆堡上学时,他孤僻而不合群,喜欢在郊外踽踽独行,面对云彩和雷电沉思默想,或者躲在无人打扰的角落里,偷偷写日记和忧伤的小诗。他从10岁起就开始写诗了,一年中写了50首之多。到14岁时,他已经有过三次诗歌创作高潮。晚祷的钟声,父坟,生命的无常,幸福的虚幻,是他早年诗作的主题。他对诗歌的热爱一直保持终身。年长后,他擅长写格言诗和酒神颂式的抒情诗,成为海涅之后、盖奥尔格和里尔克之前最有成就的德语诗人。不过,他生前发表的诗作并不多。像一切真正的诗人一样,他为自己而写,诗仅仅是他的情感寄托。

二、“我终究是个老音乐家”
尼采不但是个诗人,而且还是个音乐家。在神志清醒的最后岁月,他不止一次地自白:“我终究是个老音乐家,除了音乐没有别的慰藉。”
还在孩提时代,小尼采常常伫立在好朋友克鲁格家的门厅里,倾听朋友精通音乐的父亲弹奏德国古典乐曲。少年时代,尼采酷爱古典音乐,视为精神支柱。青年时代,他倾心于瓦格纳,一度还打算追随瓦格纳,毕生从事音乐。后期,他迷恋于比才的歌剧《卡门》。
他不但是个音乐鉴赏家,还是个作曲家。在10岁那一年,他写出他有生以来第一部音乐作品——一支圣歌。后来,他常常作曲。虽然,尼采主要还是以哲学著作传世的,但后世没有忘掉他的音乐作品,在1983年世界哲学大会举办的音乐会上,还演奏了他谱写的乐曲。

三、年轻的古典语文学教授
尼采是个哲学家,但他的专业并不是哲学,而是古典语文学。他20岁入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莱比锡大学,攻读了四年半古典语文学(其中服兵役一年)。他的老师李契尔是个富有艺术气质的学者,对尼采极为器重。在李契尔支持下,尼采在学校里创办古典语文学会,先后向学会作有关古希腊诗人忒俄格尼斯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后来作为获奖论文刊登在《莱茵博物馆》杂志上。尼采在希腊文献研究方面的造诣使他迅速闻名于学术界。
1869年2月,经李契尔推荐,尼采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他走马上任,发表题为《荷马和古典语文学》的就职演说,文质并茂,顿使新同事们叹服。莱比锡大学根据尼采已经发表的论文和他的教授资格,免试授予他博士学位。
这时候的尼采,年方24岁,几乎得到了学院生涯中值得争取的一切。巴塞尔大学的同事们友好地接待他,当地的名门贵胄之家也向他敞开了大门。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前程无量的青年学者。
然而尼采是一个命中注定不能过平稳学者生活的人。不多久,一种忧郁症攫住了他,他厌恶喧闹的社交生活,看不起大多数新同事,觉得他们市侩气,他甚至对古典语文学本身的价值也发生了怀疑。尼采酷爱希腊古典文化,但是对于寻章摘句的考证并无兴趣。自幼折磨着他的生命之谜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的使命乃是解开这个谜,为人生寻求一种真实的意义。正是怀着这种渴望,尼采开始构思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1872年初,《悲剧的诞生》发表。这本书表面上是研究希腊艺术,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尼采自己的人生哲学。在书中,尼采用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象征人的两种基本的艺术冲动,阐述了艺术拯救人生的主张,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并且以苏格拉底为靶子批判了科学理性主义世界观。以这种方式阐释古希腊文献,无疑是与古典语文学传统的决裂。因而,书发表后,只有少数好友热烈赞扬,学术界却保持冷冰冰的沉默。数月后,古典语文学界一边倒地抨击尼采的观点和方法,捍卫古典语文学传统,尼采的学术威信大减,他的教室里一时只剩下了两名外系的学生。
此后,尽管尼采继续在巴塞尔大学执教,但他对学者生活愈来愈难以忍受。在他看来,学者是一些远离人生的书虫,而他却要做一个真诚探讨人生问题的哲学家。1879年5月尼采因病辞职。其后,他开始了离乡背井的飘泊生活,成了一个流浪的哲学家。然而,哲学从来不是他的职业。

四、羞怯的求爱者
尼采关子女人谈得很多,有褒有贬。他一生中有过几次恋爱,只是都不成功罢了。
1866年夏季,尼采在莱比锡大学读书,爱上了到莱比锡演出的女演员拉贝,给她寄去自己谱写的一首歌,并附上狂热的献辞。不过,仅此而已,这个羞怯的大学生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他的初恋成了一场毫无结果的单相思。
1876年,尼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古典语文学教授时,结识了荷兰少女玛蒂尔德,曾以一纸书信求爱,但被婉言拒绝。
1882年4月,尼采旅居罗马。他的朋友梅森葆夫人和雷埃给他介绍了一个富有魅力的俄国学生,莎乐美,跟他学哲学。这一回,尼采真正堕入了情网。他们结伴旅行有5个月之久,其间,尼采向她娓娓讲述往事,回忆童年,谈论哲学,感受到一种被理解的快乐。然而,他的求婚却被莎乐美拒绝。莎乐美尊敬和钦佩尼采,把他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但她的感情还不是爱情。他们继续友好相处。后来,由于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出于嫉妒而进行干预和挑拨,两人才不欢而散。
尼采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胃病和眼病,36岁时就叹息说,但丁在这个年龄写出《神曲》,而他“已经被死神包围”。因此,有一个时期,他一心想结婚,以求有人照料他的生活。但尼采终于放弃了结婚的打算,因为他认定:“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

五、瓦格纳的挚友和仇敌
在尼采的人际交往中,与瓦格纳的友谊和反目是最触动他心弦的经历。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读大学时,在瓦格纳的姐姐勃洛克豪斯夫人家里初次结识瓦格纳。瓦格纳比尼采年长31岁,当时已是名扬四海的音乐大师。尼采对瓦格纳倾慕已久,而且,由于那时他们都是叔本华悲观哲学的狂热信徒,更有一见如故之感,两人兴奋地大谈叔本华。
在瓦格纳音乐的启示下,尼采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把德国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纳身上。瓦格纳则庆幸尼采是人生赐给他的唯一恩惠,是懂得他的心愿的唯一的人。
可惜,好景不长。瓦格纳完全是个自我中心者,在他心目中,尼采只是命运安排来为他的音乐事业服务的角色。这使自尊心极强的尼采深感压抑,难以容忍,渐渐产生了对抗情绪。
1878年夏,第一届瓦格纳歌剧会演在拜洛伊特揭幕。会演前夕,尼采突然离开拜洛伊特,躲进附近一个林区,写下了《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最早的笔记,书中包含着批评瓦格纳的内容。1878年5月,尼采把《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寄给瓦格纳。此后,两人不再有任何往来。直到1888年,瓦格纳已经去世,尼采也已濒临疯狂,但他突然又抛出了两本猛烈攻击瓦格纳的小册子《尼采反对瓦格纳》和《瓦格纳事件》。
然而,即使在绝交以后,甚至在向瓦格纳发动猛烈攻击之时,尼采对这位大师仍然怀着诚挚的爱。他一再说,与瓦格纳的交往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幸遇,其余的交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零头”罢了。
尼采生平中的这一情节常常使研究者们感到困惑。其实,细读尼采的著作便可明白,他的批判是有实质性内容的。他把瓦格纳当作浪漫悲观主义的典型来批判,认为瓦格纳歌剧所表现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官能的刺激和麻醉,是时代的颓废症的集中体现。尼采本人在气质上既是个浪漫主义者,又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他把自己对瓦格纳的批判看作一种自我治疗和自我克服。

六、俾斯麦的死对头
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常常被误解为鼓吹强权政治,其实,尼采对于强权政治是一贯持反对立场的。他活动的年代,正值德国刚刚统一、第二帝国成立伊始,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掌帝国实权,推行对外扩张、称霸欧洲的政策。当时,德国掀起了民族沙文主义的狂潮,尼采以鲜明的态度一再加以抨击。
早在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尼采担任战地护理员,便对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的激动”怀有厌恶之情。在炮火纷飞之中,他构思了《悲剧的诞生》一书,神往于古希腊的审美国度。此后,他在许多著作中一再指出: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是民族心灵上的毒疮,政治狂热使德国人精神堕落,文化衰败。
尼采十分痛恨当时德国强权政治的导演者俾斯麦,对于当时德国盛行的反犹太主义也极为反感。尤使他烦恼的是,他的妹妹伊丽莎白与柏林臭名昭著的反犹分子福尔斯特结了婚。尼采与伊丽莎白常在犹太人问题上发生争执,后来,伊丽莎白篡改了尼采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信件,企图把他打扮成反犹主义者。事实上,尼采对犹太人有着高度评价。西方学者已经发现愈来愈多的证据,证明伊丽莎白在尼采思想被纳粹利用上有着不可推卸的罪责。

七、沦落天涯的疯子
1879年5月,尼采辞去巴塞尔大学教授的职务,此后一直在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城市和乡村飘泊。他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在极度的孤寂中,他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在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诚然,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孤独并非全然是坏事。尼采漂流异国的十年,正是他最丰产的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奇书,都是在这十年里创作的。在这个时期里,他完成了他的主要哲学理论,包括:强力意志说(由早期的酒神精神发展而来,主张以强大的生命力对抗人生悲剧,赋予人生以意义);超人说(提倡人的自我超越,改善人类);一切价值的重估(以肯定生命、增强人类生命力为标准,批判现代文化的颓废倾向)。但是,长久的独居生活也使尼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心。1887年9月,他的阔别了14年的朋友多伊森到他的飘泊地去看望他,几乎认不得他了。分别时,尼采恋恋不舍,依依送行,眼中含着泪水,一再谈到不祥的预感。
一年以后,尼采的预感被证实了。他得了精神病,它起源于某种器质性脑病,但长年的孤独肯定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可以从他的发病方式看出。1888年底,几天之内,他给朋友们寄出了好几封奇怪的信,自称是上帝、酒神和钉在十字架上的人。1889年1月3日,尼采正旅居意大利的都灵,他走出寓所,看见一个马车夫在残酷地鞭打牲口,便又哭又喊,冲上前去,搂住马脖子,接着昏倒在地,醒来后完全疯了。1月8日,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到都灵,带他回德国,途经威尼斯时,他站在威尼斯桥上诵读了自己的优美绝唱:
我的心弦被无形地拨动了,
悄悄弹奏一支船歌,
战栗在绚丽的欢乐前。
你们可有谁听见?
没有人听见,他的欢乐和痛苦都没有人听见。他一生得到的爱和理解实在太少了。他的病历记载:该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随便哪一个行人。孤独使他发疯,他终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
在这以后,尼采的神智始终没有再清醒过,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与世长辞。

八、被重新发现的哲学家
尼采是个诗人,音乐家,语言学家,然而,他毕竟首先是个哲学家。令人深思的是,这位哲学家往往遭到他的同行的误解。相反,倒是在文学家、艺术家中,尼采觅得了许多知音。在他有生之年,第一个“发现”他的便是丹麦的一位文学理论家勃兰兑斯。尼采死后,当尼采思想在哲学界受到误解时,一大批西方文学家,包括里尔克、黑塞、霍普曼、托马斯·曼、茨威格、纪德、罗曼·罗兰、马尔罗、杰克·伦敦等,成了尼采哲学的衷心爱好者。
本世纪初,尼采学说传入了中国,最初介绍研究的是王国维。之后,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田汉、冰心等人都谈到过尼采。在中国进步的思想界,对尼采思想一开始就有较为公允的评价。但随着尼采思想的被歪曲,特别是在德国法西斯掀起“尼采热”之后,尼采便背上了种种恶名。
尼采曾提出对“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后来,他也成了重估的对象。从本世纪50年代起,许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纷纷向尼采寻找源头和启发。对于尼采著作的甄别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新版全集。关于尼采哲学的学术著作大量涌现。人们对于尼采思想仍有种种争议,但是,尼采作为一位开创性哲学家的重要地位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了。
------分隔线----------------------------
人生哲学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