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人生的意义网
【人生的意义网】婚姻咨询、婚姻挽救修复。怎么挽回感情?婚姻情感机构公司专家咨询师。
首页 > 人生哲学 > 人生的意义 > 哲学家眼中的人生终极意义

哲学家眼中的人生终极意义

2015-12-07 16:11:52 发布:人生的意义网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更重要地在于人是一个自觉的存在物,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知晓死亡是不期而至的事实。人类大概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意识到自己终归是要死去这一事实的。一方面是对生命能够永存的期待,另一方面是个体生命总归要终结的现实,这个矛盾不可避免地使人们处在一种尴尬痛苦的境地。人们不甘心这样被动地等待死亡,在与自然、社会的交往中,并不满足于肉体的生存,更要去求证人类生存的根据和价值基础,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大约三千年前,哲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因此,哲学与生活的分离是一个悲剧,哲学同化于生活也是一个悲剧。从根本上说,人只能本能的存在于哲学生活之中,或者说,哲学把握着人之根本。从这种意义上讲,哲学是亲切的,它像雾一样笼罩在周围而又充满神秘,像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像清风一样,轻轻拂面,体贴人生。但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又是深刻的。哲学对个人处境、人类处境的把握是根本性的,所以又是总体的。
  然而究竟何谓哲学?这是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困扰哲学家们的问题。事情似乎很奇怪,哲学存在了几千年,哲学家们也层出不穷,哲学是什么却一直是一个问题。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究哲学,并且青史留名,但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哲学。这主要是因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广阔的问题,试图给这样一个宏阔问题下一个公认的确切答案或明确定义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虽然不能从概念上对哲学下一个共识的定义,但可以知晓哲学的词源——“爱智慧”。对于智慧,古希腊先哲们的解释是灵魂的问题,是一种人生觉悟、人生态度,是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是对人生终极的追问,是深入到灵魂深处,人最根本的存在意义的问题。就其终极性来说,也许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但唯因其终极性,才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恢复想象的力量,才能以其理念的力量给予人类以永恒的激励和引导。因此,“爱智慧”意义上的哲学不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处世技巧,不是一种科学方法论;从而哲学研究也不可能是一种更“普遍”意义上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爱智慧”意义上的哲学不是一门学术,也不是一种职业,它不能解决人们肉身的温饱问题,而是一个向一切探索人生真理的灵魂敞开的精神世界。正如当代中国哲学家周国平所言:“哲学和宗教是痛苦灵魂的收容所。许多人怀着无可排遣的生命苦恼,终于在哲学和宗教中找到了寄托”;“哲学一方面寻求信仰,另一方面又具有探索性质,它的这个特点能够使之成为处于困惑中的现代人最合适的精神生活方式”。甚至实用主义者詹姆斯也承认,哲学烤不出面包,但它能鼓舞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勇敢起来——如果没有哲学远射的光辉照耀着世界的前景,我们无法前进。可见,哲学的终极理念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探索。
  在哲学三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哲学家们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探索成果卓然,由于构建自己哲学大厦的基础不同,哲学家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果仅从人生终极意义的有无角度去评判,基本观点有两个:一种观点认为人生无意义,其典型的代表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结果,本是以人生意义为宗旨的探索活动,最后却否定了人生的意义。另一种观点是肯定了人生的意义,这是绝大多数哲学家所持的观点。如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等,他们对人生终极意义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但是他们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认识又各不相同,或认为是善、绝对精神,或认为是自由、超人以及最高的人生完美之境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们仅仅从这两种派别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大的哲学家观点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谈一下否定人生意义派别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的观点。叔本华是19世纪末德国人本主义哲学创始人,“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他全部哲学的基石,也是他得出人生无意义的出发点。叔本华认为,世界是作为意志的世界,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人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即表象。因此意志是世界之本,而人则是意志的最高体现者。意志又是什么呢?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个人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地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后,人马上又有了新欲望,于是就有了新的欠缺,造成了新的痛苦。叔本华借用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的几句诗说:
  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一天还未获得,
  在我们看来,它的价值便超过一切;
  可是一旦已拿到手,立即又另有所求。
  总是那一渴望紧紧掌握着我们,
  这些渴求生命的我们。
  为什么会这样呢?叔本华说,这是因为不断的欲求是意志的本质,是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的。有没有欲望休止的那一天呢?叔本华认为,即便是有,人生也是痛苦的,那是一种所有欲望满足后空虚无聊的痛苦。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得到了东西是满足后无聊的痛苦。人生就摇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由此,叔本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不止于此,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是无限的,它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人的个体生存的必然结局是死亡。人生如同怒海行舟,千方百计地想避开暗礁和漩涡,却走向不可避免的船沉海底。所以,个人应当“认清意志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性,”自觉地否定生命意义。至此,叔本华追寻生命意义的结果,用一句话概括:“人生即苦,毫无意义”。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体验相吻合,很容易引起世人的共鸣,特别是那些遇到挫折、痛苦和不幸的人,常常会萌生“人生没有意义”、“人生如梦幻”、“人生如浮云”、“人生如监牢”、“人活着没什么意思”等心理表达,人会在这种悲观主义、厌世主义思想情绪的支配下走上绝路。
  可见,如果背离了哲学探寻的初衷,不仅不能给予人类激励和正确的引导,使人类有一个精神家园,反而促使人们悲观厌世,加速个体自绝身亡。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生命终极意义探寻的悲剧,如果继承和发展下去,也将会导致人类的悲剧。让我们欣慰的是,哲学本身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她是在对自身的不断追索中,实现一种进步的问题转换,叔本华的观点就遭到了其继承者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质疑、否定和批判。
  其次,我们再谈一谈肯定人生意义派别的典型代表人物尼采、斯宾诺莎、黑格尔的观点。尼采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代表之一,他肯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并且认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是成为一个“超人”。尼采是在思想苦闷之时,偶然在地摊上读到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如获至宝,非常赞同叔本华把意志作为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同时又不满叔本华对人生意义的否定,把之称之为“死的说教”,认为它败坏了生命的乐趣。尼采指出一个事实:叔本华既然得出人生本质上是苦的,个体的生命迟早要万劫不复地失去,只有结束生命才能使人脱离苦海,那他自己为什么没有自杀呢?而且养生之道用至精致,活到70余岁呢?至于人类的绝大多数,尽管明知人生固有一死,况且生活充满着苦辣辛酸,仍然喧闹忙碌地生活着、追求着,足见生命本身有着死亡、痛苦的阴影摧毁不了的追求。
  尼采说:“人人期待着未来,然而,死和死亡之寂静便是这一未来唯一确凿和一切人共同的事情!多么奇怪,这唯一确凿共同的事情对人们几乎毫无影响,他们感觉自己与死相邻最为遥远!我看到人们根本不愿思考死亡思想,为此甚感快乐!我很想做点事情,使生之思想于他们百倍值得深思。”
  尼采发挥了叔本华的以意志为基础的世界结构理论。他认为有一种贪得无厌的表现强力的欲望,或应用强力进行创造的本能,这是万物的本源,是自然与社会存在、变化的基础和动力。他改造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代之以强力意志或权力意志。这种强力意志本质上并不以生存为最高目的,而是以渴望不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成为他物的主宰。强力意志的使命是克服一切障碍,张扬自我、超越自我。尼采认为,人是一种应当被超越的东西,他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渡,一个桥梁。人一旦超越自己,就成为了超人,才能为生命赢得价值和意义。由此,尼采哲学得出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成为超人。具体来讲,尼采认为超人就是真理、法律、道德的创造者和准绳,是战胜厄运的能手。尼采说,人可以是渺小的,当他不能超越自己时;人也可以是伟大的,如果他能超越自己,成为超人的话。尼采的这一结论,给予“上帝死后”处于价值真空人们以新的生存目的和精神追求,把他们从精神困惑中解救出来,重新体会到做人的快乐和幸福。尤其是尼采对生命的赞美和高扬,令人为之感动。它时刻提醒人们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激励人们,特别是身处逆境、疾病缠身的人战胜厄运,摆脱不幸,超越自我,争取光明。尽管尼采的理论曾被法西斯利用,成为希特勒侵略扩张的工具,但这不是尼采哲学所能负责的,更改变不了尼采满怀激情,要为人类寻求精神支柱,重树信心的初衷。
  在哲学追寻和探求中,还有一位令人极为尊敬的人物,那就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在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中,他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这个生命意义,那就是最高境界:“人生完美之境”。
  斯宾诺莎认为,他之所以研究哲学,最高目的,既不是实体,也不是上帝,而恰恰是我们人本身。在其《导言:论哲学的目的》一书中他写道:“我志在使一切科学皆集中于一个最终目的,这就是达到……最高的人生完美之境。”在斯宾诺莎这里,科学就是哲学。这个“最高的人生完美之境”是什么呢?用两点可以概括。其一是要放弃“尘世的幸福”;二是要从自然中求得知识。斯宾诺莎所指的“尘世幸福”就是财富、美女、权力等。斯宾诺莎认为把这些东西当作追求目标,最足以令人陷溺、沮丧,陷入循环的痛苦之中,人生毫无幸福可言。斯宾诺莎所说的知识,就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的一致。他认为,人的终极目的是达到人生的至善至美之境。要实现这个目标,人必须放弃财富、美色等世俗的追求,从自然中获得知识。不仅自己如此生活,还要帮助他人,令他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如此行事。用斯宾诺莎自己的话说:“经过深思熟虑,我确切见到,如果我彻底下决心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肉体快乐这三样东西,则我所放弃的必定是真恶,而我所获得的必定是真善……我深知,世俗常人们追逐的名利肉欲等不足以济人保命,且反为有害;凡占有它们的人很少有幸免于沉沦的,而为它们所占有的人则绝不能逃避毁灭。”为免于毁灭,我们必须放弃金钱美女,与此同时还应获得一种品格,即“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的:自己达到这种品格,并且尽力使很多人都能同我一起达到这种品格,换言之,这也是我的一种快乐,即尽力帮助别人,使他们具有与我相同的知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然,以便足够使我们达到上述品格,并且还有必要组成这样一种社会,以便使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容易地而且确定地达到这种品格。”斯宾诺莎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如此行事的,他一生都在追求人生完美之境,摒弃世俗的名利色欲。他拒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丰厚馈赠,放弃巨额遗产的继承,甘愿过着贫困清苦的生活,以深思与分析相伴,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只有拥有理性和知识,才能“永享无上之幸福”,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
  在哲学史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理论不但统治了德国意识形态,还统治了整个西方哲学界。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是他的忠实信徒和崇拜者。黑格尔哲学大厦基石是“绝对精神”,这个抽象、晦涩、令人头痛的概念,其实质是黑格尔对人生终极意义的一种表达。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人类理念的总和,或者说是一种民族精神,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国家至上”的民族精神。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是这样论述其观点的:“一个民族的形态总是和其生存方式(法制和政体、伦理生活、社会生活、技术、风俗习惯、物质享受)紧密相联的,这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种民族精神贯穿其中。这种民族精神是其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都能感受到的,并因而成为其历史活动的目的。”他还说:“一切国家,无论它有什么样的缺陷,做了什么错事,它总是合理的,个人本身只有成为国家成员才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理性。结合本身是真实的内容和目的,而人是被规定着过普遍生活的,他们进一步的特殊满足、活动和行动方式都是以这个实体性和普遍有效的东西为其出发点和结果。”。黑格尔很明确地指出,民族精神是每一个成员历史活动的目的,个人必须从属于国家,一个人只有成为国家之一员后才能真正自由,才具有真正的客观实在性,因此国家至上,忠于国家的民族精神是人们生活的内容和目的,也是人生终极意义的体现。人们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享受生命快乐。黑格尔把“国家至上”的绝对精神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是与黑格尔所处时代的德国现状密切相关。18世纪的德国,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如同中国的战国时期,200多个宗主国林立,有着各自的国王,独立的统治机构、货币税收等。德国人根本没有国家概念,也没有民族意识。面对这个状况,黑格尔忧心如焚,大力论证、宣传、颂扬“绝对理念”时代精神。在黑格尔谆谆教诲下,日尔曼人终于有了国家的概念,有了国家至上,个人从属于国家的民族精神。就这样,黑格尔哲学重塑了一个日尔曼民族,一个总是在创造奇迹的民族;一个具有强烈自信心与责任感、使命感,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一个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的民族,这不能不令世人对哲学精神精华产生的巨大能量击掌惊叹!
  无论是从哲学产生的渊源,还是哲学的词义,或者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的目的,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成果来看,从某种角度而言,“本质”意义上的哲学与人生终极意义具有同等的概念。哲学以人生终极意义为自己追寻的目标,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又赋予哲学以生命力和内容。哲学在对人生终极意义追问、探寻中扬弃自己,发展自己;人生终极意义同样是在哲学家们不断地追问下显得多姿多彩,美丽神秘。这种追问和探寻,无论结果如何,对个人、民族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持久的、深远的。同时,对个人、民族乃至社会也是必要的,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双重冲击,部分国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浮躁、迷茫、痛苦和压力,各种精神疾患急剧增加,自杀率更是有所上升,这更需要哲学精神的引导和激励。引导人们理性审视人自身,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励人们超越世俗,超越自我,战胜厄运,摆脱不幸,善待生命。由此,我深切地感到,一切哲学派别不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只要她教给人之思的,激励人之存的,净化人之心的,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值得尊重和肯定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至善、至美的。需要指出的是,哲学是对人类最高问题的透彻思考,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问,既属于人类,是人类永恒问题,又完全属于她自己,是她灵魂的问题。尽管看法不同,但只要人类始终为自身终极意义问题所困扰,那么对之作透彻思考的哲学就始终存在着,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分隔线----------------------------
人生的意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站长:qq号:296491738(如文章不宜,请联系站长删除。)

欢迎加入“人生智慧qq群:74053086”、关注“人生智慧抖音号:gongyongyu”

人生的意义网(www.rsdyy.com) | 粤ICP备15037069号 | XML地图 | TXT地图